“艺理会希望甘榜爪哇计划将由艺术家领导,由艺术家与艺术团体经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
艺理会文化与艺术空间规划司长陈素芬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跨领域艺术家指那些并不固定在单一艺术类别,而是自如游走于文学、音乐、舞蹈、剧场等跨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她以2020年青年艺术奖得主依尔凡·卡斯班(Irfan Kasban)为例,他的剧场艺术实践往往在文学、影视、视觉艺术与舞蹈之间互涉。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上个月中旬宣布,国家艺术理事会将在甘榜爪哇设立新的艺术空间,为本地跨界艺术家提供园地。
艺术家依尔凡接受电话访问时说,去年获得青年艺术奖后有机会跟部长分享年轻艺术家的困境,尤其新加坡寸土寸金,艺术家很难负担高额租金。
新艺术空间应该具备什么设施?依尔凡半开玩笑地回答:“如果有个游泳池会很棒,哈哈,总之是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被问及本地是否出现更多跨领域艺术家,艺理会并未提供数据,陈素芬如此回答:“新加坡艺术场域越来越多姿多彩,我们发现越来越多艺术家倾向于走出单一艺术领域,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实验与探索其他门类艺术,丰富他们的创作。”
希望不同领域艺术家真正混在一起
他认为冠病疫情期间,很多艺术家开始了跨界的艺术实践,他很高兴当局愿意给跨领域艺术家提供空间。
对他来说,新空间不一定需要昂贵的高科技设备,此外本地艺术空间也已经有够多的办公室、会议厅、工作室、黑箱表演空间了。什么是跨领域艺术?依尔凡反问真的有所谓跨领域吗?他出身剧场,接触表演、导演、灯光设计等,对他来说,自己会走向跨领域是觉得呆在一个领域里头会变得无聊。现在需要的其实是能让不同领域艺术家真正混在一起,激荡彼此创意的空间,走进更多自己未知的领域。
据了解,充当艺术空间的是位于甘榜爪哇路的双层黑白屋。目前门牌52至56号的殖民地时代建筑,由土地局管理。根据黄友平《新加坡地名探索》,早在1842年本地报章就已经出现甘榜爪哇。早年此处是爪哇移民的村庄,他们多以农耕与养马为生,在附近的赛马场工作。甘榜爪哇也辟有一座洋人墓地,因此早年该地区俗称“红毛冢”。
陈素芬透露,艺理会已经与艺术圈多次就此展开讨论,了解到年轻艺术家需要更多负担得起的园地让他们发芽、茁壮成长。因此艺理会与新加坡土地局合作,在甘榜爪哇设立实验性的艺术空间。艺理会认识到艺术家正探索创意表达方式,当局希望可以支持艺术家,鼓励他们实验与创新。
这项计划仍在萌芽阶段,细节明年才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