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最基本的思考

对翻译者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小说第一部分的自创汉字。

小说家巧妙借两性互动、空间隐喻,以玩味方式带出何为“传统”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浓厚的新加坡本土性。

表演者林慈暄独挑大梁,以女性的角度重新诠释小说,从汉字的形态得到灵感,最后捧着一盆热水,半蹲,形成一个“安”字。

小说家点出了人们追求传统的一个盲点:只要看起来像就好了。

谢裕民作品《蹲向传统或走看现代》四语文本现已出版,公众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纸本或电子书。可上网(www.go.gov.sg/onestory)查询。

由坐式马桶与蹲式马桶的差异联想到现代与传统的生活选择,本地华文作家谢裕民短篇小说代表作被选为本年度“The One Story”(一个故事)项目的作品,翻译成英文、马来文与淡米尔文,印成四语小书,打破语言隔阂。

她受访时说,所谓工作室内大部分是女性,因此创作时自然而然选择了女性视角。小说本身就很有启发性,创作剧本时“安”字自然蹦出来,创作过程非常顺利。

结果这种追求视觉上的传统,却让小两口在生活上面对极大困扰,女主角每天上厕所蹲得太累,根本不想跟男主角温存。

《蹲向传统或坐看现代》以男主角的口吻描绘平凡的日常生活。小两口搬进新家,女主角无法适应蹲式马桶,询问装修商才知道房子属于战前保留屋受限制不能改装成坐式马桶,结果“蹲向传统”成为小两口的日常生活挑战。

当然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准这间老屋可以保值。

小说写道:“买下这间房子其实也只是一种冲动,带有传统情趣行为的冲动。女主角说,噢!感觉很好,很乡土,熟悉、自在,刚好我们需要一间房子。过后我们才发现,唯有抢修,我们的传统情趣才不会倒塌,但又不想,也不准完全以今助古,却在无法找到材料的情况下,只好以今拟古,在整体视觉上拟古。”

他目前在《联合早报》担任副刊编辑,主编《文艺城》。

上周六(2月25日)下午,谢裕民在发布会上给在场观众抛出一连串问题:“从蹲式马桶到坐式马桶,我们究竟历经了什么改变?农历新年刚过,为什么会有许多人觉得农历新年氛围不如圣诞节?像小说里,单摆一棵塑料圣诞树,就算传统吗?银柳、黄梨与捞起,几时走入我们的传统?调配鱼生时,几时有了说词?当传统遇上细菌,我们如何应变?商业行为在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主流意识的传统发展到今天,究竟有了怎样的改变,表达了什么?”

原作发表于1993年,收录在《谢裕民小说选》,近年也被收录在《备忘录》以及王润华、张森林与赵秀敏主编的《新加坡文化奖华文作家选集》,是谢裕民非常具代表性的作品。

小两口用“宝盖儿”与“广”两个部首,结合电器的“电”“水”“PUB”(公用事业局)与“CPF”(公积金),创造了全新汉字,只属于新加坡的全新汉字。

谢裕民作品《蹲向传统或走看现代》四语文本现已出版,公众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纸本或电子书。(龙国雄摄)

他请大家在上厕所时不妨略作思考。

图书馆管理局将为谢裕民的《蹲向传统或坐看现代》分别以华语、马来语、英语和淡米尔语主办一系列超过20场的读书与分享会,内容围绕小说,包括城乡问题,新加坡的厕所历史等,谢裕民也将与几位本地作家对谈,详情可上网(www.go.gov.sg/os23- programme-collection)查阅。

国家艺术理事会今年也加入“一个故事”计划,与图书馆管理局携手推广本地文学作品。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一个故事”倡议始于2020年,每次以本地四种语文推介一篇本地作家短篇小说。首年推出的是淡米尔文作家司徒拉·博纳(Sithuraj Ponraj)的《正法的战车》,2021年的是莎依达·布旺(Sa'eda Buang)的马来文小说《拉择》。

表演者演绎小说

谢裕民1959年出生于新加坡,曾受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南洋理工大学驻校作家,曾获新加坡书籍奖、新加坡文学奖、东南亚文学奖,2021年获颁国家文化奖。著有《世说新语》《最闷族》《m40》《重构南洋图像》《放逐与追逐》《建国》等。

翻译者的挑战

《蹲向传统或坐看现代》是谢裕民非常具代表性的作品,被国家图书馆管理局选为本年度“一个故事”项目的作品,翻译成英文、马来文与淡米尔文,印成四语小书,并举办一系列的读书与分享会,让读者思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看待与对待传统。

最后谢裕民总结:“文学不可能改变传统,但是文学可以提醒我们,回到最基本的思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如何看待与对待传统。”

“所谓工作室”在发布会上重新演绎了这篇小说,获得谢裕民的认可,他赞道:“演员不仅以新媒体的方式呈现,在内容上走得比原作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