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庸900万字武侠创作,以及多年来倪匡、舒国治、六神磊磊等多位作家对金庸的解读,杨照希望尽量不重复前人的路,要提出不同的解读,刻意避开“将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放到我们的生活现实中,以金庸武侠来评述当代,乃至为我们的日常、平庸生活添加深度与趣味。”

杨照认为金庸小说的成就符合米兰·昆德拉对小说家的严格要求,“发现只能在小说中得到的新东西”。

《天龙八部》具佛经般寓言价值

三册书按照金庸武侠的写作顺序展开讨论:《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鸳鸯刀》《白马啸西风》《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与《鹿鼎记》。

在讨论《天龙八部》时,杨照谈到了金庸对佛教典籍的深刻理解,分析金庸如何巧妙地将佛教思想转化成小说寓言。此外,萧峰、四大恶人、鸠摩智、段誉、慕容复、虚竹等人物,身份背景来自大辽、女真、西夏、吐蕃、大理、大宋,再现了宋代历史情境,各方复杂的合纵连横关系。

杨照写道:“小说里,慕容博和萧远山在扫地僧的渡化下,终于破了一切。可是慕容复看不破,所以他最后疯了。萧峰只看破了一半,他无法完全效忠契丹,也不能完全效忠汉人,一旦两方发生冲突,就不得不面对这个矛盾。对于家国的执念,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就是《天龙八部》,它不只是一部武侠小说,还有作为佛经般高度寓言价值的部分。”

他在序言中写道:“容我毫不夸张地说:金庸写了绝对上乘的小说杰作,将这样的小说单纯当作影视戏剧的故事脚本,实在太浪费了。只是要拍影视剧,说真的,不需要像金庸那么好的小说拿来当基底。而金庸小说成就之高,一部分正因为他创意运作的空间,比一般小说作者要来得小,他写的是类型小说,必须照顾类型规则,还要符合类型小说的内在精神。金庸没有放掉种种武功打斗热闹奇想描述,没有违背由门派构成的武林逻辑,而且还忠于‘侠’的价值观信念。在如此层层限制下,金庸服膺唐诺和昆德拉所揭示的小说根本追求,写出了不落入任何俗套中,不断开发例外的小说;写出了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各种复杂想法,人与人之间介于真实与虛幻的暧昧情感。这里没有简单的真理,只有不断刺激读者去思考、去感受角色的个别处境、个别经验。”

适逢金庸百岁冥诞,台湾作家杨照系统解读金庸武侠小说,重新整理过去几年的演讲、播客内容,推出《曾经江湖》《流转江湖》《再回江湖》三册,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