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蕴藏在天然发酵面团里的理想与个性,大受本地食客的欢迎。

在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提倡环保的生活态度带动下,手作烘焙在欧美已是日渐寻常的风景。年轻的新加坡人在国外接受了欧美手作烘焙文化的洗礼,这一年不约而同地在岛国开店,

·Chu and Co

店里的设计简约时尚中,带有小细节的贴心。比如,墙上有小木钩,陈佑欣说:“在英国的面包店常有类似的钩让客人挂外套,我想在面包店也加入这个设计元素,让客人可以挂他们的东西。”

9 King Albert Park,
#01-09 S598832

回归纯粹喜悦的滋味

Chu and Co的“Chu”是“初”,代表新的开始,象征她们踏上新的路程,而且两人的偶像台湾名厨江振诚常提到:“不忘初心”,这也成了她们的信念。两人白天做面包,夜晚做雪糕,非常耗体力,但很有满足感,即用手劳动的乐趣,用心做好实在好味的面包。

Chu and Co和Yeast Side都是“双重性格”面包店,Chu and Co白天是面包店,夜晚是雪糕店。

Chu and Co面包店的风格,让时光倒流到1990年代,怀旧地砖,复古家具。杨思蕊说:“我们创办Chu and Co是想分享我们对食物的热爱,同时也是我们的表达空间。比如,我们喜欢复古风,走遍多处寻找面包店不同款式的复古椅子。”

这里采用开放式橱柜陈列面包,让顾客可以看到早上新鲜出炉的面包,闻到面包香。二楼的设计,受绿色走道(Green Corridor)和金文泰森林(Clementi Forest)启发,融入自然的元素,希望打造舒适的用餐环境。

个性的主张

这里主打酸种面包和维也纳甜酥面包,包括人气的牛角面包、芝士酸面包和无花果核桃蓝芝士酸面包。

两人是前同事,陈佑欣说:“沁玲之前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Apiece Bakery工作,我曾在英国生活5年,我们都希望把在国外的体验带回国,用心烘焙简单的手工面包,让大家可以到我们的面包咖啡馆品尝手工食物与好咖啡,跟我们聊聊天,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慢工出细活,个性面包讲究手制所需的心灵手巧,长时间积累的实战经验。

杨思蕊说,希望与众不同,因此想挑战新的风格,“我们都喜欢面包和雪糕,还想过把两者结合一起,用面包夹雪糕,就像以前儿时的味道。也因为疫情关系,我们有更多时间在家试验做雪糕。开雪糕店是儿时的梦想,现在算是美梦成真!”

吴沁玲说:“之前,我在塔斯马尼亚学做面包,都是用酸面团制作面包,因为更具风味。因此,我们也选择用酸面团制作所有面包,但也因此有更多的未知数,比如天气的变化都会影响酸面团,这是我给自己的挑战。在澳大利亚,人们吃很多面包,而且是原味面包;在新加坡,大家似乎比较喜欢吃加了很多馅料口味的面包。我学会欣赏原味面包,因此所做的面包会避免放太多的口味和馅料,‘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Baker's Bench Bakery

2 Everton Park, #01-61 S081002

面包咖啡馆有不同口味的酸种面包、白面包、牛奶土司、小麦面包,还有比较少见的黑麦面包。

去年1月份,陈佑欣(31岁)和吴沁玲(27岁)创办了Baker's Bench面包咖啡馆。

6 Bukit Pasoh Rd S089820

例如,Baker's Bench Bakery的面包都是用自制百分百液态面种(levain liquid),不含烘焙酵母,因此发酵时间比较长,但在过程中就产生面包的自然风味。在这里就吃得到少见用酸面团制作的牛角面包。陈佑欣说:不用酵母制作牛角面包是很累人的事,但沁玲想要挑战看看,她凌晨两点多到店里开始做面团,才来得及在早上9时出面包,结果牛角面包成了最受欢迎的面包之一。

她与谢佩臻为面包店取名时,就不想要有“bread”(面包)字,倾向有趣味的名字。如果有留意Pickle的两个腌制黄瓜的标志,眼睛比较大的是谢佩臻,有酒窝的是蔡晚星。

少即是多原味之可口

两人曾经在海外面包馆工作过,特别喜欢韩国首尔的Comme D Habitude,法国巴黎的Gramme,德国柏林的Katie's Blue Cat。她们希望把之前在国外累积的烘焙经验带回国,在自家的面包店让面包回归单纯的味道,即吃了令人开心的滋味。

相比国外与本地的面包文化,陈佑欣说:“我之前在英国念书5年,喜欢当地的烘焙文化。那里小小家的质朴面包店,着重手工面包,比较有家的感觉。这里的面包店一般比较商业化。”

转角遇到Chu and Co面包店,它就“隐藏”在实龙岗花园一带的李芝菲路一角,在后巷摆放了复古风的桌椅,没有冷气,但有路边的木瓜树遮阴,有面包和咖啡香,别有洞天。

这新一波个性面包店的背后,是一群对烘焙有热诚的年轻新势力,希望通过自己的面包店表达自我。

Yeast Side白天卖面包和咖啡,晚上主打比萨和啤酒。创办人之一许美珠(30岁)说:“我们都喜欢面包、比萨和啤酒,因此开始了Yeast Side。这三者都有用到酵母,因此店名取名Yeast Side。”

采访当天,有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客人纷纷来选购面包,有女生还兴奋地跟蔡晚星说:“我想来你的面包店很久了,今天终于买到你的面包,很开心!”这样的情景,跟两人所向往的契合,蔡晚星说:“我们想要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烘制手工面包,跟顾客分享我们对面包的热爱。”

陈佑欣说,他们不少主打酸面包在凌晨两三点开始烘焙,准备好在早上8点多开店时,有新鲜出炉的面包迎接食客。

15 Lichfield Rd S556835

·Yeast Side

小小一家面包店,Pickle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手工面包日日挑战未知

Baker's Bench Bakery的设计效仿家里的厨房,走开放式厨房的概念。陈佑欣说:“很多人以为我们的名字‘bench’是馆外的两张长凳,其实是在厨房里的长凳。它代表我们的重心点,我们在那长凳上秤面团,揉面团,围绕长凳工作与聊天。”

这里的面包有酸面包、咸与甜味的Tartine面包、桂皮面包卷和果仁酱面包卷等。

蔡晚星说:“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勇于追梦,更希望有自我表达的平台,而烘制手工面包就是我们自我表达的方式。”

·Pickle

一个多月前开店的Pickle,由蔡晚星(27岁)和谢佩臻(32岁)创办。两人之前到坐落在艾弗顿园(Everton Park)的咖啡馆Nylon Coffee Roasters喝咖啡时,碰巧看到有店出租,便顶下开了Pickle。

陈佑欣谈到,经营手工面包店最大挑战在很多的未知数,尤其是酸种面包,“它有如宠物,有自己的脾气和心情,就连晚上一场大雨都会影响牛角面包的烘焙时间。因此,要维持面包的品质很具挑战。”

今年1月创办的Yeast Side,有招牌的酸面包系列。

日与夜双重性格

Chu and Co在今年2月开业。两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吴苾琳(32岁)和杨思蕊(27岁)分别在伦敦和欧洲生活一段时间,被当地节奏步伐较缓慢的面包馆文化所吸引,希望将Chu and Co打造成一个温馨的空间,有家的感觉。

这一年,本地兴起小型个性面包店,主打少量制作的手工面包,店面设计特色鲜明。它们多数由志同道合的年轻好友,凭着对烘焙的热忱齐创业,身兼面包店的创办人与面包师,主打自然发酵的酸种面包(sourdough bread)。他们不少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日子,深受国外手工面包店文化吸引,把那份感动带回新加坡后,向更多人分享手工面包的纯朴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