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未来新可能

舞者中有她共事过的旧识,当然也不乏90后、95后新生代。朴娟廷对新人同样关注,“我适时引导,确保他们循序渐进,毕竟我也从那个年纪走过来。”

尽管对团内事务不陌生,在各自岗位上,他们都尝试新拓展,面临新挑战。

说到数码化,戏剧盒也在数码平台上举办“迷你国际社区艺术节”等活动。庄义楷认为,戏剧盒在探索利用数码平台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最初我们为此苦苦挣扎,因为我们许多作品本质上是参与式的,而数码平台在这方面并不理想,数码平台削弱人类学概念中‘集体亢奋’(collective effervescence)的团结力度。尽管如此,尝试不同平台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共享空间、现场感和参与度的含义。在前进过程中,我们还在学习。”

艺术总监寄望新人

蒋佩杉(中)在舞蹈电影《苹果日记》拍摄现场指导舞者。(邱上源摄)

退出舞台后,她展开在舞蹈剧场和海内外院校的教学指导,也为多个舞蹈比赛做评审,今年初正式回归舞蹈剧场任专职,负责晨课、排练、指导及舞者细部微调等。

庄义楷在剧场中亦不是生疏面孔,或许你在2017年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大型华语剧《画室》中领略过他作为演员的表现;他2011年曾在戏剧盒实习,后成为该团青年支部“艺树人”第二届成员,毕业自耶鲁—国大学院的他,主修人类学,辅修艺术。小学时他听从父母建议加入学校戏剧社,开始觉得有点“傻”,第一堂戏剧课却让他着实迷上戏剧。戏剧盒《大歹纪》是他看过的第一场专业戏剧演出,此后父母带他去看戏剧盒在不同社区上演的论坛剧场作品,那些户外演出打破出身一般家庭的他,对戏剧是“富有阶层的高级爱好”这一错误印象。

不少舞迷想必对朴娟廷也有印象,来自韩国的她2009至2016年间,是舞蹈剧场主要演员,饰演过团内所有古典芭蕾舞剧女主角,2015年因在舞蹈剧场版《堂吉诃德》世界首演的精湛演绎,登上权威舞蹈杂志《欧洲舞蹈》(Dance Europe)封面。

喜见本地多个老牌艺术团体,近期均有新人进驻——蒋佩杉(39岁)加入新典现代舞蹈团,任助理艺术总监(Assistant Artistic Director);朴娟廷(41岁)得新加坡舞蹈剧场延揽,任助理芭蕾导师(Assistant Ballet Mistress);庄义楷(29岁)成为戏剧盒的驻团艺术工作者(Resident Artist)。新血将为这些团体带来的新活力和新能量,颇值得期待。

蒋佩杉说:“祈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继续保持坚强韧性,在经济恢复和生计改善前,希望大家保有耐心,并对彼此施与同情。”

艺术的阜盛,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新人不断涌现,老团得以传承。喜见本地多个老牌艺术团体,近期均有新人进驻。角色转换后的年轻艺术人正以不变的热忱勾勒出美好的艺术图景,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尝试新拓展。

年轻艺术人国庆寄语

刘美玉了解搞艺术的人大多厌烦琐碎行政工作,尤其是创作期,两手都抓,更是苦恼,蒋佩杉的表现让她认可,所以逐渐放手让她统筹管理。刘美玉说:“希望她体会到搞艺术是有未来的,也盼她打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这种想法。秉持信念和初心,总能找到新生存方式,开辟出新天地。”

朴娟廷说:“从立足根基稳扎稳打,到今天傲然挺立于世,新加坡在面临挑战时始终保持清醒和斗志昂扬,这让我想到年轻舞者们也应保有心中那一团火,为心之所向付出全力。”

蒋佩杉目前的工作涵盖同艺术总监一起制定艺术愿景和项目策划,与艺术合作者接洽联络,监督舞者训练排演,以及拨款申请、报告撰写和其他行政事务。

戏剧盒两位联合艺术总监也对庄义楷表示赞许,许慧铃说:“义楷对戏剧创作非常执着,也对人性与社会感兴趣,所以我们给予他一个平台,让他能寻找他独特的视角。”郭庆亮称赞庄义楷有创作的欲望,也有创作的能力。“再加上他的人类学背景,能在议题里呈现出深层脉络,符合剧团核心理念。”

教学相长,谢尔根相信朴娟廷在激发舞者成长的同时,也能实现她个人指导和排练水平的提高。

与团体有默契

退役前,朴娟廷在《堂吉诃德》中的演出获权威舞蹈杂志赞誉。(吴凯怡摄)

庄义楷则发现新加坡现有条件下,一系列多样化艺术形式得以存在,他期盼对艺术更大的包容性,以及将艺术纳入更广范围的社会生态系统。他也点出在国家发展中,艺术所能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艺术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影响我们思考、交流或理解事物的方式。作为一种实践行为,艺术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状况,因此艺术的实践过程,甚至可以在国家规划或促进社区间对话等领域,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朴娟廷说心从未离开过舞蹈剧场,总有几许依恋。“退役后四年中,理清真正想做的和确信能做好的,我才回归,这与我当时作为舞者加入舞蹈剧场的情形几近相似。”她说以往的主演经历很有借鉴作用,对剧目知识、语汇技巧、舞团风格,以及团内舞者具体条件的细腻掌握,让她接手新工作后很快进入状况。

新加坡舞蹈剧场艺术总监雅克·谢尔根(Janek Schergen)肯定朴娟廷在新职位上取得的进展,“她能从一台演出的整合过程中汲取各种知识:编舞、乐感、风格、动能,她既要有全局观,也得着眼于细部,她领会贯通了很多。”

年轻艺术人勾勒出美好的艺术生活图景,也深知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光热,才能将愿景实现。

庄义楷(左)和郭庆亮在参与式作品《一堂课》工作坊共同引导观众参与。(郑勇浩摄)

有趣的是他们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年纪虽轻,年资却不浅,是各自所属团体的老熟人。人才与团体在艺术理念、技能特长、职场文化等方面契合,达成了相互选择。

“那些年对我作为舞者的成长很有帮助,也刺激我尝试编舞,更形塑我舞蹈艺术工作者的身份。”蒋佩杉回忆道,“我记得2018年新典‘Sides’专场舞作《尸体》的片段,舞作剥离舞蹈视觉美感,突显艺术强化知觉和反思人性的功能;还有,新典不拘一格,拥抱多元舞风,这种艺术眼界与不断演变的现代生活相辅相成,都是新典吸引我的因素。”

对蒋佩杉来说,二度入团至今,有机会接触各类艺术合作者,和新典舞者共赴不同创作旅程,并重审自我提升造诣,最令她兴奋。“最有成就感的是和电影人合创舞蹈电影《苹果日记》,拍摄舞蹈电影对我来说是一种新体验,用视听语言叙事,探研舞蹈和电影的融合潜质,都叫我难忘。”蒋佩杉说乐见新典确定下一阶段的方向:广泛将电影手段应用于舞蹈创作,扩展现代舞展演潜能,根本上将其视为舞蹈数码化的必然进程,而不是疫情中的权宜之计。

转职后适应良好的她,笑说稍不习惯的是被舞者群组“移出群聊”,好玩的事知道得没那么快。但大家感情还是一样好,在后辈心目中,朴娟廷是可亲可敬的知心姐姐。

蒋佩杉(坐者)接下新典多项团务,意图让老团迸发新魅力。(龙国雄摄,舞者服装由Cloop提供)

艺术的阜盛,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新人不断涌现,老团得以传承。永续更新,才是健康艺文生态的表征。

“戏剧盒一直专注于通过戏剧和艺术的媒介促进社会参与,每一项目都采取不同参与方法,试图解决不同问题——这就是我欣赏戏剧盒作品的原因,我要向艺术家导师学习,并为扩大戏剧盒的社会参与作品做贡献。”庄义楷在团内从事社会参与式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包括编写和执导,根据项目需要,也涉及引导和表演。

接触戏剧盒的作品并接受理工学院的应用戏剧培训后,他意识到除娱乐外,戏剧具更多意义:可探讨社会问题,可聚集人,可帮助人。而编创能实现这些目标的戏剧项目,让少年时代的庄义楷心中充满热望。

蒋佩杉的想法在一些层面上和庄义楷的相似,她期待看到艺术更广泛融入新加坡人的生活,有朝一日不须将艺术活动与日常活动区隔,“让人们生活在艺术中,让艺术活化于人生里。”

中国学者何新在《试论审美的艺术观》中写道:“艺术再现了生活的过去,保留了生活的现在,也憧憬了生活的未来。”艺术与社会生活、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艺术也是一个国家整体风貌的展现。今天新加坡欢庆56岁生日,怎能少了艺术为国增色?毕竟,国家蓬勃发展到一定程度,也须有艺术的兴盛繁荣。

朴娟廷重回老东家舞蹈剧场,展开事业新篇章。(陈渊庄摄)

新典现代舞蹈团艺术总监刘美玉说舞团已步入30年,她把蒋佩杉当接棒人培养。“佩杉聪明理智,处事严谨,一旦承担责任,就不容自己放弃或失败,舞团需要这种人才。”

蒋佩杉是舞者、编舞人、教育者,也有独立艺术从业经验,合作过的舞蹈名家包括意大利的Gaspard Louis,英国的Richard Alston等。她和新典的缘分可追溯至2007年,她在该团任舞者至2011年。

时代需要多层面艺术

庄义楷要用所学所长,为戏剧盒的纵深发展添砖加瓦。(龙国雄摄)

她接着说:“这个职务让我更同理舞者们,悉心聆听他们。晨课上,我会很体贴地帮大家为接下来一整天长时间排练做准备,同时我也想让他们挑战各自的极限——难点就是求取平衡。我知道他们做得到,当他们最终坚持下来,我真的很激动,就好像我自己也跟他们一道完成般。如果对他们有任何帮助,我都很愿意分享过往的演出心得,或传授他们突遇不同伤病或紧急情况时,作为舞者该有的应对。”

值此国庆佳节,年轻艺术人也为新加坡献上祝愿和寄语。

庄义楷也想探知自己的人类学背景在深化社会参与度方面所能发挥的效应,戏剧盒一些作品已将人类学民族志(Ethnography)纳入作品的调研阶段,庄义楷正向学于导师,同时也观察人类学民族志方法对作品中民主对话方式的补充。

许慧铃和郭庆亮一致认为,新血加入是要让剧团有不同年龄层的艺术创作者来构筑对话,通过跨年代交流,让创作反映复杂的时代。

朴娟廷的感受是:“以前只关注自己,现在得顾及大家,每个舞者的位置和节奏都要把控,这是我眼下摸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