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祛斑治疗方案

三、中药内治:根据证型不同,可选择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五白散等化裁治疗。基本方为:生熟地、赤白芍、生山药、丹参、元胡、柴胡、川楝子、僵蚕、白蒺藜、白芷、白芨、白薇。若有肾水不足,可加入女贞子、枸杞等;若出现月经不调,可加当归、益母草、泽兰;情志不畅者可多服用香附、木香。多吃些具有美白去斑作用的食品,如番茄、奇异果、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美白去斑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常见于生育年龄女性面部

脸上长斑,总是让人烦心。尤其是女性,脸上受不同斑点困扰,黄褐斑是其一。

材料:鸡一只,香附20克,枳壳10克,金桔饼20克。 做法:鸡洗净后,把香附等药材放入鸡腹,在蒸锅内隔水蒸熟,去除药渣。 功效:香附是行气解郁的良药,有缓解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月经不调,消化不良等功效,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誉。

·桑葚玫瑰花枸杞红枣茶

杨伟苓医师指出,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是由于组织细胞间的微细循环受瘀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形成色斑沉淀所造成。脸部表皮层薄,毛细血管丰富,最容易形成色素沉淀。怀孕后雌孕激素增多,孕期女性脸颊常见黄褐斑,也称“妊娠斑”。慢性疾病及乱用各种药物等会导致酪氨酸酶(tyrosinase)活性增强,黑色素增多,面部因而产生黄褐斑。

杨伟苓医师说,情志不和,脸上易长斑。(受访者提供)

一、面针、灸:针灸淡斑,一般每周三至四次,每次留针30分钟,配合红外线照射,10次为一个疗程。首先,选用最细微的一次性针,在黄褐斑的区域围刺。同时,对面部的迎香穴、印堂穴、太阳穴、颧髎穴、巨髎穴、下关穴、四白穴、阿是穴等做针刺,疏通面部经络,促进皮肤排出废物。

她说,清代《外科证治全书》中提到,“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化”。隋代《诸病源候论》说:“情志不遂,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而使气机逆乱,气血悖乱,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在中医看来,黄褐斑跟情绪的关系很大。女人容易长斑多与心情有关,多愁善感,经常发脾的人,容易反映在脸上,长斑情况常发生。情绪波动太大,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影响气血运行而出现黄褐斑。

庆德堂杨伟苓医师指出,情志不和,脸上容易长斑。育龄期妇女尤其多见黄褐斑,斑点会随时间推移变得愈加暗沉。涂抹护肤化妆品,往往没太大改善,即使是打激光也很难“断根”。

黄褐斑,中医又称“肝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于脸部的色素性皮肤问题。主要分布在颧、颊、鼻、前额、颏等部位,呈边界不清晰且形状不规则的黄褐色或黑色斑片。

黄褐斑药膳调理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女性较易出现抑郁不畅,造成肝气郁结,使肝气升发不了,气机运转速度变缓,加上忧思抑郁,肝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在治法上应内外合治,标本兼顾。通过中医师的辩证进行疏肝健脾补肾,理气活血化瘀。由于黄褐斑的斑片颜色类似肝脏,并非肝脏疾病造成。对于中医来说,其发病与肝脏密切相关。

黄褐斑的症状是一种常见及顽固的斑片状,呈棕色、深褐色或模糊灰色面部的皮肤变色,通常出现在20至50岁女性的脸颊、上唇、额头和下巴,也常见于生育年龄女性的面部。黄褐斑主要是由于外部阳光照射、妊娠期内部激素变化引起的,多数黄褐斑患者有每日或间歇性日晒史。

材料:玫瑰,桑葚各2克,枸杞3克,红枣两枚。 功效:菊花、玫瑰花、枸杞、桑葚等食材搭配起来泡水喝,起到保健养生功效,桑葚和枸杞具有滋阴补血作用,对于肾阴不足造成的头晕目眩、烦躁失眠等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另外,这道食疗方也有美容养颜功效,因为桑葚中含丰富维生素C和花青素,具抗氧化作用;枸杞中大量的维生素和氨基酸成分,让肌肤保持光泽;玫瑰花含有多种维生素,有助活血通络,适当饮用玫瑰花茶可改善肌肤状态。

黄褐斑是常见及顽固的斑片状,呈棕色、深褐色。(档案照)

二、面部刮痧:面部经脉气血瘀滞是引起皮肤色斑、晦暗的重要原因。通过刮痧,可发现皮下有颗粒样、结节样组织,肌肉紧张、僵硬、温度异常或疼痛反应等,都是经脉不畅通表现。用刮痧板找到节点逐一疏通,可清除沉淀在皮肤深层的代谢废物,改善面部气血供应,达到美容效果。

·香附鸡

面部刮痧步骤:清洁皮肤,均匀涂抹润肤乳,按照额头、眼周、面颊、口周、鼻部、下颌顺序,用面部刮痧板依次从面部中间向两侧沿肌肉纹理走向或顺应骨骼形态单方向刮拭,在色斑、痛点处采用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然后按揉太阳、印堂、迎香、颧髎、承泣、四白、承浆、大迎、颊车及黄褐斑部位。刮拭速度应缓慢柔和,力度均匀平稳,以皮肤潮红为度,不要求出痧。每周两次,四周为一个疗程。

中医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多样,临床须根据黄褐斑部位和颜色,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常用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