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冲击有氧运动:散步、游泳或骑脚踏车等,帮助改善心血管健康,促进整体健康,而不会对关节造成过度压力。

· 加强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这可以帮助支撑关节和减轻疼痛。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通络。适用于大多数慢性疼痛患者。

服用类固醇止痛药超过3个月可导致体重增加、骨质疏松、糖尿病、胃溃疡和肌肉萎缩。辅助镇痛药,如用于治疗癫痫发作和人格障碍的抗惊厥药,或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抗抑郁药,可引起口干、视力模糊和恶心等副作用。另一方面,阿片类药物(Opioids)不仅会产生长期药物依赖性,还会产生尿滞留、认知障碍等副作用。尽管非甾体抗炎药不具有成瘾性,但它们与胃灼热、溃疡、皮疹和肾功能损害有关,这需要医生定期检查处方。

四、忽视中医辅助治疗:中医辅助治疗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却容易被患者忽视。

木瓜30克,薏苡仁20克,糙米20克。将薏苡仁、糙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炖煮至薏苡仁软烂。倒入去皮去瓢,切成小块的木瓜,煮约5分钟即成。随意食用,每日1剂量。

中医认为,这些慢性疼痛都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有关,需要通过中医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配合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正确饮食和休息等。

李医生说,作为一名疼痛专家,他能够更好地对疼痛患者加以分类,病人不一定要接受侵入性的外科手术,某些慢性疼痛可通过微创术治疗。除了本身能治疗的范围外,他也可转介病人去看脊柱医生、神经学家、神经外科医生或骨科医生。

功效:补气养血,舒缓疼痛。注意:糖尿病患者避免食用。

物理心理治疗比单一疗法有效

由于疼痛属多因素,疼痛专家经常与医生、疼痛心理学家和综合医疗专业人员协作,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疼痛护理和康复方案。

李医生说,约80%患者就诊是因疼痛而来。慢性疼痛导因取决于疼痛部位,也包括生活方式和工作类型的因素,运动可能使人容易拉伤或加重旧伤,过往手术或损伤是疼痛的原因。肌肉和骨骼的过度紧张也会形成特定部位或周围组织的物理损伤。例如,非特异性颈部疼痛与年龄、性别、职业、姿势、身心压力、旧伤、不良的社会心理工作环境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有关。其他因素包括基因突变、医疗条件和个人精神状态,都会影响对疼痛的感觉。

他指出,人们生活在一个“处方文化”中,许多人认为药物是治疗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唯一方法,因而过度依赖止痛药。一般上,止痛药需要几周到几个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没经过医生咨询或监督的情况下反复使用止痛药可能导致误用,对患者产生各种副作用。

中医辅助治疗慢性疼痛的优势包括:

血压高需要吃药,但是说到痛,很多人则不吃药、不治疗,而是选择强忍。一般人认为年纪大了,这些疼痛属于正常。身体潜伏的慢性疼痛,只要它不给生活作息造成不便,多数人并不太关注它的存在。

李医生指出,疼痛感基于两个组成部分,感觉通路和心理因素。研究表明,约38%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和18%的精神科门诊患者有慢性疼痛问题。

颈椎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常见症状包括颈部僵硬、肩背疼等。(iStock图片)
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并无法解决慢性疼痛的根本原因。(iStock图片)

将红枣、桂圆、莲子一起煮成汤,每天饮用一次。

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药物无法修复人体疼痛部分,彻底解决慢性疼痛的根本原因。李医生说:“药物只是暂时抑制身体发出的早期预警,使它无法持续向大脑传递有关受损细胞的‘疼痛信号’。”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治疗损伤相关的急性疼痛,如扭伤,解决炎症和肿胀,通常对慢性疼痛不太有效。

三、长效治疗:除了缓解疼痛症状,也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具有长效治疗效果。

李文鉴医生说,与慢性疼痛不同,急性疼痛的特点是尖锐和强烈的疼痛,一旦消除疼痛源,疼痛逐渐消失,并且往往对非处方止痛药结合休息有良好反应。慢性疼痛要复杂得多,标准止痛药可能对它起不了作用。

他说:“至今为止,我们集团的医生已经成功治疗超过1万5000名患有各种疼痛的病人,采用治疗方案包括微创术,如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射频消融,使用脊髓刺激器,关节内注射药物,椎体成形术等等,让患者摆脱慢性疼痛的困扰。”

一、个性化治疗:中医辅助治疗慢性疼痛强调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疗果。

二、忽视疼痛的心理因素: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忽视疼痛的心理因素,仅靠药物治疗将无法达到理想疗效。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常见症状包括颈部僵硬、头痛、肩背疼痛等。腰椎病是由于腰椎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常见症状包括腰痛、下肢麻木等。关节炎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等。痛经是由于子宫痉挛引起的疼痛,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腰酸等。头痛则是由于头部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疼痛,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等。

· 核心稳定运动:加强核心肌肉可改善姿势与稳定性,减少背部压力。诸如平板支撑(planks)、腹部练习等。

处方止痛药是否会上瘾?阿南德医生说,常用的处方药有抗抑郁药、肌肉松弛药、抗炎药等,对身体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治疗不同类型的慢性疼痛。他指出:“为慢性疼痛开药须要仔细考虑疼痛类型和严重程度,潜在因素,以及药物的潜在风险和益处。一些处方药物可能会让患者上瘾,但并非所有治疗慢性疼痛的药物都具有内在的成瘾性。”

舒缓慢性疼痛食疗方

慢性疼痛有多种类型,包括颈部疼痛、腰痛、椎管狭窄,身体疼痛如肩周炎、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脚后跟疼痛(足底筋膜炎)、网球肘和纤维肌痛等。每一类都由不同因素所引发。例如,在脊髓麻醉下剖腹产的妇女,可能经历慢性腰痛和偏头痛,这与由椎间盘突出或腰神经压迫引起的慢性背痛有别,尽管疼痛的部位和强度类似,这两种情况的诊断过程并不一样。

一般人普遍认为身体潜伏的慢性疼痛,只要不给生活作息造成不便,便视若无睹。然而,身体的痛楚或会影响睡眠、食欲等,尤其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治疗慢性疼痛除了药物,也能通过物理与心理治疗对症下药。至于慢性疼痛是不是一种疾病,受访中西医各有看法。

切勿过度依赖止痛药

· 木瓜薏苡仁粥

他说:“受伤后,一些患者会出现神经对疼痛信号敏感。虽然损伤只发生在一个部位,但神经敏感性可造成周围软组织如肌肉、韧带和肌腱紧张或痉挛。因此,患者有时会在疼痛源或损伤消失后仍感到疼痛,从而导致慢性疼痛。”

· 红枣桂圆莲子汤

慢性疼痛是不是病?对于疼痛管理,中医可提供哪些辅助疗法?

一般来说,越早发现和治疗疼痛,治疗越不复杂和昂贵。相反,疼痛持续时间越长,越难治疗,从病理角度和神经的连接和敏感程度来看,都会造成疼痛不断放大。

慢性疼痛预示人体体质下降或其他部位出现健康危机。小痛可忍,一些慢性疼痛发作给患者带来痛楚,出现睡眠紊乱、食欲不振、精神崩溃等后果,尤其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李文鉴医生:上门求医者,约80%是因疼痛而来。(受访者提供)

三、忽视调整生活方式:患者必须调整生活方式、作息等,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医不把慢性疼痛视为疾病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慢性疼痛定义为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它跟持续4至6周的急性疼痛不同,前者属于较难以治疗的疾病。除了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外,本地一些医院已经将疼痛作为患者入院时早期诊断的第五个生命体征。

· 伸展运动:温和的伸展运动有助于提高柔韧性,缓解肌肉紧张,增强关节活动性。瑜伽、皮拉提和太极都是伸展运动的例子,提高平衡和协调,减少跌倒和受伤风险。

中医认为最不该忽视的五种慢性疼痛分别是: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炎、痛经和头痛,普遍影响患者生活素质。

慢性疼痛常见于关节炎、头痛、背痛等疾病。中医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等所引起的。中医食疗方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调理脏腑功能等方面来缓解慢性疼痛。许春芳医师推荐下列舒缓慢性疼痛的食疗方:

适合慢性疼痛患者的运动

许春芳医师:中医辅助治疗,除了缓解疼痛症状,也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受访者提供)

她说:“许多人容易忽视慢性疼痛,主要是因为慢性疼痛的症状不如急性疼痛明显,如颈肩疼痛、背痛等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患者会逐渐适应疼痛,认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忽视疼痛的存在。”

慢性疼痛的类型与成因有哪些?平时做什么伸展动作有助缓解慢性疼痛?怎样才是更全面、更有效的疼痛管理?

此外,一些患者担心就医会浪费时间和金钱,或者担心被诊断出严重疾病,因而不愿就医。忽视慢性疼痛会导致疾病继续发展和加重疼痛。

止痛药等药物可否消除慢性疼痛?

新加坡疼痛护理集团行政总裁李文鉴医生解读疼痛时说,这是一种多维而复杂,令人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当人们感到疼痛时,皮肤上的感官受体会向神经纤维发送信息到脊髓和脑干,然后到大脑,把痛感记录下来,西医将疼痛视为一种疾病,因为它可伴随着人体细胞和生化过程而起变化。

二、综合治疗:中医不仅是针对疼痛症状进行治疗,也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疼痛发生。

慢性疼痛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疼痛症状。以下是常见误区:

适用于慢性疼痛管理的简单运动如下:

阿南德医生:一些治疗慢性疼痛的处方药具有成瘾性。(受访者提供)

物理治疗包括锻炼、伸展、手法治疗等形式,旨在加强肌肉,提高灵活性,并教授适当的身体力学,达到减轻疼痛和增强活动能力。它对那些有肌肉骨骼问题、关节问题或受身体限制导致慢性疼痛者特别有帮助。

五种慢性疼痛

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与传统的疼痛管理有什么不同?在诊断和治疗慢性疼痛上有什么好处与优势?为什么止痛药或非甾体抗炎药不是慢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对慢性疼痛有何帮助?阿南德副教授说,当涉及到管理慢性疼痛,结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对病情的助益比单独依赖一种疗法更有效。患者可根据个人具体需要选择治疗方式。

樟宜综合医院麻醉及外科重症护理部门高级顾问医生兼慢性疼痛管理服务主任临床副教授阿南德(Singh Prit Anand)指出,慢性疼痛是全球面对的一个重大健康问题,包括新加坡。之前的全国慢性疼痛普查在约15年前进行,研究表明,每11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疼痛,即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随着人口老化,预计现在的疼痛患病率更高。

另一方面,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情绪困扰、焦虑、抑郁和影响日常生活作息。通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或疼痛管理法,可解决影响疼痛感知的情绪和心理因素。

慢性疼痛可以持续数月或数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慢性疼痛患者需要做全面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以确定疼痛成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中药、针灸推拿以及心理疏导等。

慢性疼痛治疗误区

个人须根据体质和病情选择食用,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西医视疼痛为疾病

庆德堂资深中医师许春芳医师指出,慢性疼痛可以是由多种疾病如关节炎、神经病变、肌肉劳损等引起的一种症状反应,中医不把它视为疾病。它通常是由于身体某个部位的组织或神经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

一、仅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疼痛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仅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