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持综合护理,让国人更容易使用社区康复设施。简化看诊推介流程,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以及利用不断推出的心血管研究成果,让病患得到高质量的心脏护理。

新加坡心脏基金会联合新加坡心脏学会和新加坡专科医学院,共同发布了2024年白皮书,以“三管齐下”的策略为本地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佳的医疗服务。这三个策略是:

随之而来的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从2011年的10万分之195,增加到2021年的10万分之284。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去世的比率高达29.6%。每天有34人心脏病发作,23人死于心脏病。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本地心脏病死亡率在过去10年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治疗和药物的普及。

如果无心血管疾病,控制胆固醇就属于一级预防。医生通过一个心血管疾病(APSVD)10年总体发病风险分数计算评估患者的风险,如果属于高危(10年心脏病发作率超过20%),则需要将LDL-C降至1.8mmol/L以下。如果属于低危(10年风险小于5%)或中危,其目标值分别为3.4mmol/L(130mg/dL)以下和2.6mmol/L(100mg/dL)以下。目前除了他汀类和依折麦布,还有注射用的PCSk9抑制剂和小干扰RNA(siRNA)。联合应用口服和注射降脂药,能把LDL-C降低80%。

陈淮沁教授说,每天虽然平均有23人死于心脏病,但是心脏病死亡率在过去10年里呈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是治疗和药物的普及。(档案照)

本地心梗患者中,糖尿病作为致病因素占50%。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最终50%死于心血管疾病。两小时糖负荷后血糖高于11.1mmol/L(200mg/d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过6.5%,即可确定为糖尿病。在年轻、短病期、长预期寿命,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尿蛋白阳性等患群,要求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如果年长衰弱者、预期寿命短,则可维持在8%以下。如果糖尿病患者无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首选二甲双胍(metformin),既安全,价格又便宜,是心血管疾病获益证据最充分的口服降糖药。如果患者已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衰迹象,治疗药物倾向于选择SGLT-2抑制剂或GLP-1 RA药物,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心衰和肾衰均证实有效。

治疗“三高症”,最重要的是控制与达标。高血压的定义是门诊血压测量高于140/90mmHg,白皮书的建议是高风险人群务必要把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中或低风险则是低于140/90mmHg即可。超过80岁的老年人,体质衰弱,预期寿命有限且有体位性低血压等人群,其血压控制建议在150/90mmHg以下。一般首选的降压药为ACEI/ARB或CCB,如果单一药物治疗,血压控制未达标,可联合用药。

二、为临床医生提供针对治病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这五大害的最新治疗指南。

延伸阅读

新加坡超过65岁的人口不断增加,使原来的老龄化社会(老人占人口超过7%)讯速过渡到2025年的超老龄社会(老人占21%)。

高血脂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占主导地位。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80%由肝脏制造,少量从食物中摄取,因此使用降脂药如他汀类(statins)药物和依折麦布(ezetimibe)是控制血脂的基石。谁需要吃药?谁该用改良饮食的生活方式管控病情,以及血脂该降到什么目标值?其依据是心脏发病风险,如果曾有心血管疾病,那就是二级预防,需要将“坏”胆固醇(LDL-C)降至1.8mmol/L(70mg/dL)以下。如果是心梗,LDL-C需要再降至1.4mmol/L(55mg/dL)以下。如果无心脏病史,但有家族性高血脂症、糖尿病超过10年,或有慢性肾衰,目标值则是1.8mmol/L以下。

血脂该降到什么目标值?

三管齐下提升医疗服务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去世的比率高达29.6%。每天有34人心脏病发作,23人死于心脏病。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本地心脏病死亡率在过去10年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治疗和药物的普及。

一、通过医疗专业人员与社会伙伴合作,对公众和患者进行更普及的教育。

以上致病因素的控制,加上体重管理,以及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国人的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