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设备实时监测心率

目前AI便携式设备还没有达到完美地步,还无法检测分析很多类的心律异常情况。同时还面临设备准确性和数据隐私等挑战。未来,便携式AI可能会与其他创新技术,如远程监控平台更深度整合,提供更全面的心脏健康管理服务。

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是心律失常及心梗的重要诊断工具。现代的心电图机都能提供实时分析心电图,提供初步的心电图诊断,供医生诊断时参考。例如在心脏病发作时,AI可以很快速地分析心电图变化,迅速诊断,帮助医生决定最佳治疗方案,挽救生命。另外,很多人穿戴的便携式设备(智能手表、心电图监测仪等)实时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例如苹果公司的Apple Watch已经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于检测房颤等心律不齐情况。尤其是对于间歇性发作的心律不齐,更加容易早期识别,有助于降低中风等并发症的风险。

陈淮沁教授说,心脏病医学界必须积极参与AI的发展,确保AI工具经过验证,符合伦理并能提供有效的患者护理。(档案照)

在日常生活中,AI已经无所不在地融入我们每天使用的技术中,只是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而已。例如,智能手机有语音助手(如Siri)就是使用AI来理解语言并做出反应;社交媒体平台(如Instagram)和流媒体服务(如Netflix)会根据你喜欢的或者观看过的内容,来推荐新的类似产品。更令国人熟知的就是利用谷歌地图(Google Maps)来推荐最快的路线,以及像Grab这样的平台来匹配乘客和司机,并优化路线。AI的确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入人们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全球的重大疾病负担。AI的发展恰好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其莫大功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管理、预防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升医疗效率和精准性。

心脏超声、心脏MRI、心脏核素等影像检查,也逐步采用AI技术来评估心脏功能,分析解剖结构,心肌灌注等重要信息。对于初学者,使用AI心脏彩超可通过内置的自动化工具,学习如何获取标准的超声心动图,并提供有限的图像解读功能。同时这些平台如果布置在初级诊所或急诊室,可以帮助及时诊断疾病,尤其是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获益更大。CT冠脉造影在临床上,常用于评估血管钙化程度,以及动脉是否有斑块导致狭窄等;AI辅助CT可保证最好的影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自动评估钙化。更重要的潜在功能是可以评估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预测未来斑块破裂的风险,以便早期干预,避免心脏病发作。

展望未来,AI在心脏领域的应用充满机遇,能够推动心血管医学向更加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改善心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然而,目前的很多AI模型的工作原理或背后的生理机制却不明确,这就意味着,虽然AI可以帮助识别疾病或提供治疗建议,但是可能不符合我们对人体生理运作的传统理解。所以,我们在采用任何AI产品时,必须学会问“这个AI模型是否经过训练和验证?”或“它能否随着时间保持其准确性?”等。很显然,心脏病医学界必须积极参与AI的发展,确保AI工具经过验证,符合伦理并能提供有效的患者护理。

延伸阅读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全球的重大疾病负担。AI的发展恰好可以在这一领域发挥其莫大功能,参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管理、预防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升医疗效率和精准性。目前AI的应用多以现有的“金标准”为参考,如医生对心电图、心脏彩超、MRI影像等结果所做的判断,再依据所选择的人群数据库建立模型训练AI,不断优化,最后在不同的人群中验证,比较模型的能力是否达到,甚至超过“金标准”的水平。

政府最近在媒体上不断指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当局会果敢但谨慎地利用它造福公众。那么,什么是AI呢?它是指能够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的技术。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某些功能,让电脑能快速地处理大量信息,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

目前,国大心脏中心业已进行许多AI应用研究,其中包括以心电图预测病患是否存在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或未来罹患心律不齐的风险。另外还有通过AI远程监控,调整抗高血压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手机WhatsApp平台来预防心衰患者的反复入院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