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巴士当时经营六条路线,当中五条从奎因街发车,川行至林厝港、裕廊、万礼、山景(Hillview)一带的伊丽莎白村(Princess Elizabeth Estate)和新山市区。最后一条是从裕廊行至西部的丹绒吉宁(Tanjong Kling)。
1968年王清泉在惹兰勿刹取修好的手表后上了车,却遭一名骑着脚踏车的男子从窗外往他身上泼镪水,导致他脸部、喉咙和身体严重烧伤。王清泉的健康从此一落千丈,1971年因喉癌去世,年仅52岁。
1934年王振全在亲友支持下扩充生意,以绿色巴士车有限公司(简称绿色巴士)的名义,在1941年正式注册公司,总站设在奎因街。公司在日据时期暂停业务,二战后重新投入运作。1950年绿色巴士宣布购买一批崭新Vulcan型巴士,并投资10万元在武吉知马设立车厂。后期,公司还改用马赛地巴士。
走进这栋已有70年历史的老房子,真像穿梭时光回到上世纪中叶。王家成员告诉《联合早报》,除了基本维修,祖宅仍保留当初的模样。
倒是王沛文一直将这些过往放在心上,“保家卫国”的念头就此扎根。他于2001年加入新加坡移民与登记局(现为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2002年派驻兀兰关卡,监督管理交通工具的通关运作。他认为那仿佛是注定的缘分,家族的绿色巴士公司曾经营来回新柔长堤的1号巴士,他则有机会在边境守卫国土。两年半后他调派到其他岗位,至今仍在移民与关卡局任职。
到巴士车厂数硬币
王振全育有一对子女。他在1948年病逝后,儿子王清泉接手经营绿色巴士。王振全的妻子陈福妹从旁协助。1950至1960年代,绿色巴士经历不少挑战,如巴士在奎因街总站起火,巴士意外坠落武吉知马大沟渠,巴士工人集体罢工等。
合伙人三遗孀一起管账
乘搭绿色巴士也乐趣无穷。父亲王清泉一般开车载送孩子,不过大姐王珠玉和二姐王秀玉有时会带弟妹搭巴士。当时来往新马不需要护照,他们会从武吉知马路搭1号巴士北上新山吃东西。1号巴士的路线等同于今天的170号巴士,也会南下到奎因街。抵达总站后,他们就步行到“黑街”(白沙浮)吃牛肉粿条和沙爹米粉。
1920年代,来自福建省福清县江兜村的王振全成立梧槽巴士公司,以七个座位的“蚊巴”(Mosquito Bus)载客。
新柔长堤即将在今年6月迎来100周年,建国一代不免想起由绿色巴士经营,从奎因街(Queen Street)开往马来西亚新山市区的1号巴士。
王家媳妇坚强果断
搭1号巴士到新山玩
在王秀玉和王美玉的眼中,祖母陈福妹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女性。她们经常跟着祖母到绿色巴士车厂“数钱”。车厂就位于现在阿尔柏王园(King Albert Park)一带的KAP Mall。王秀玉说:“主要是算收到的车费,多是硬币。算好了就跟着大人去银行存钱。”
另一位让王沛文非常佩服的女性是祖母陈金凤,她勇敢面对先生王清泉遭绑架和遭泼镪水的惨剧,并在先生逝世后负起教养10名子女的重担。因为过去家族有一些纷争,陈金凤更积极维系家庭和谐,经常办聚会以促进感情。
提到绿色巴士,年轻一代会联想到现在在路上川行的鲜绿色新型巴士。其实半世纪以前,本地曾有一家经营“绿色巴士”的私人公司。
王沛文还记得曾祖母陈福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坦然面对先生(王振全)和儿子(王清泉)相继早逝,直到1983年高龄87岁才离世。王家祖籍虽是福清县江兜村,身份证上的籍贯为“福清人”,但他们其实是兴化人。他说:“大嫲(家人对陈福妹的称呼)和亲人说兴化话,不过她其实会说很多方言,如潮州、福建、广东和客话,还有马来话,只差英语和华语不会。”
第二代曾遭绑票泼镪水
延伸阅读
绿色巴士另一名大股东庄伯兴在1950年逝世,妻子黄守贞也双肩扛起事业和家庭的重担。
第三代的王美玉(75岁),是王清泉的第三女儿。她从小在那栋房子里长大,直到1974年结婚时才搬走。谈起六七十年前的往事,她脸上满是笑容地忆述:“我们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父母对待我们像朋友,没有束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也有。我们常到附近的山竹园玩,也喜欢爬树。”
新加坡目前有四家公共巴士业者,包括本地业者新捷运和SMRT,以及来自英国的易塔通(Tower Transit)和Go-Ahead。很难想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有多达10家华人巴士公司。它们是福利巴士、交通巴士、加东勿洛巴士、绿色巴士、樟宜巴士、榜鹅巴士、郑古悦巴士、岌巴巴士、甘榜峇鲁巴士(陈亚桂巴士)以及巴耶利峇巴士,大部分由福清人经营。
之后,王清泉感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数次寻求英国殖民地政府警局的保护却徒劳。
原来王沛文的祖父王清泉(第二代),1960年4月27日在大世界吃晚餐后被人绑票,囚禁在东海岸一间地下室,九天不见天日,家人付了50万元赎金后才获释。据知,绑匪在安珀路(Amber Road)把王清泉推下车后,他自己搭德士回梧槽干拿路(Rochor Canal Road)的车厂。
陈金凤和儿子王立明(王沛文的父亲)一家住在祖宅。陈金凤对长孙王沛文特别保护和担心,他跟什么朋友出门会问得清清楚楚,外出时总特多叮咛和嘱咐。
王美玉2016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过,当时只有11岁的她,还依稀记得父亲被绑票时,家里突然来了很多警察、记者和亲戚。
随着绿色巴士在1971年走入历史,王家不再涉足公共巴士服务行业。直到第四代王沛文(48岁)上中学时,对家族历史感兴趣,向长辈询问,才掀开厚重的过往。
1971年10家巴士公司合并成三家:川行东部的“集合”(红色),川行北部的“联合”(黄色),以及川行西部的“合众”(蓝色),加上以绿色为代表的新加坡电车公司巴士。隔年,新加坡电车公司倒闭。其余三家巴士公司在1973年合并,组成新加坡巴士服务有限公司(SBS),1978年改组成为上市公司。SMRT的前身八达巴士(Trans-Island)在1982年加入服务。
当年的车资从五分起,最贵的五角钱。不过,王家孩子搭巴士是免费的。王美玉说:“剪票员多是我们家的亲戚朋友,所以都认识我们。不须要出示任何证件,剪票员也不会跟我们收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有多达10家华人巴士公司,包括由王振全与亲友创办的绿色巴士公司。绿色巴士经营的1号路线,从奎因街开往马来西亚新山市区,是当年往来新柔长堤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记者访问王家后人,忆述绿色巴士留下的回忆和家族遭遇。
王美玉虽然年纪较小,但也印象深刻,还对银行出纳员的工作感到好奇。她后来也到银行当出纳员,一直在银行任职到退休。
三人感情很好,负责管理公司账目,还一起出游,拍下许多珍贵照片。从照片中可见,她们一直都穿着白色长袖上衣、黑色长裤和打辫子。
记者问起这段往事,这一回王美玉说:“都过去了,翻篇了。”
王沛文说:“曾祖母和祖母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也不识字,却是聪明、果断的女性。有一次我无意间看到关于祖父的新闻报道和照片,可以感受到一旁的祖母眼眶湿湿的。她没有多说什么,也不讲他人的坏话。”陈金凤刚在今年1月逝世,享寿92岁。
当时陈福妹、黄守贞和另一名股东的遗孀郭珠珠,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年代撑起一片天,着实不易,也成为一段佳话。
曾有华侨中学学生形容道,从川行路线来看,绿色巴士就像华中的校车。很多华中学生住在北部的兀兰、万礼和三巴旺,西北的林厝港和蔡厝港,以及西部的裕廊,这些地方都有绿色巴士经营的路线。除了去新山的1号巴士,其他路线的趟次相对少,而且常常因为满载而不停站。
1954年陈福妹和家人在武吉知马杜尼安路(Dunearn Road)买下一块地,房子设计参照陈福妹在福清江兜家乡的婚房。当时那一带还相当荒芜,周围是果园和园丘。王家第三、四代至今还住在那里。
他说:“每当我问到过去的事,家人都不太愿意提起,这让我感到纳闷又好奇。当我了解了更多,终于知道背后的原因。”
王秀玉(83岁)四五十年前迁居香港,不时会回新。她还记得,在四马路一带念小学时,父亲开着绿色巴士去学校载她。她喜欢在座位之间的走道,双手抓着巴士手柄“荡秋千”。有时,姐妹们会穿着泳装,包一条毛巾就去搭绿色巴士,到站后直接奔向海边嬉水游泳。只是年代久远,她不记得是搭几号巴士和去哪个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