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论语》章句前,赖老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重点分析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与其他主张。孔子的身世与贡献我本就略有所知,倾听了赖老师的讲解后,温故知新,认识加深,对孔子也更崇敬。

升上三年级,我选读《诗经》,继续追随赖炎元老师学习。

赖炎元来函关怀学生,也关心华文教育。(作者提供)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赖老师据此强调,《诗经》真实反映了古代的社会面貌,是广大群众的心声。

《诗经》的讲述与考证

那年,赖老师约莫40多岁,戴眼镜,中等身材。第一天上课,他先严肃地向起立的同学们行了个礼,才开始说话。他声音轻柔,语速和缓,讲课条理分明,态度诚恳亲切。上了这堂课,我觉得他温文儒雅,是位谦谦君子,饱学之士。

赖老师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作品计有《毛诗郑氏笺释例》 《韩诗外传考征》《董仲舒之学术思想》《春秋谷梁传义例》《欧阳修的诗经学》《韩诗外传今注今译》《四大传奇与东南亚华人地方戏》《朱熹的诗经学》等近20种 ,堪称儒学名士。有缘成为他的学生,我确实庆幸与感恩。

治学严谨 关心华文教育

除了爱情诗,赖老师也生动地讲解了好多首战争诗和农事诗,如《君子于役》《七月》等,让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大雅小雅与三颂的诗篇,由于文学价值较低,赖老师只是稍稍触及。

1986年,我考获国大中文硕士学位,写信向他报告。他随即回信祝贺,同时关注朱金涛、杨秀钦、林万菁等同学的博士论文的研究进展。此外,他也在字里行间表达对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关切,希望政府及时培养人才,让华文教育得以薪火相传。赖老师在南洋大学服务多年,虽已离职返乡,对新加坡仍旧深情款款,令人感佩。

孔子删诗之说与十五国风产生时代的考证问题,赖老师旁征博引,讲得很精细。我对国风中的“周南”与“召南”很感兴趣,参考了国学大师傅斯年先生的说法,以《周南召南的时代探讨》为题,写了一篇学术报告。承蒙赖老师青睐,推荐此文在第七期的《南洋大学中国语文学报》发表,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诗歌的首段有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赖老师先指名几位同学朗读,发现大家都把“好逑”两字读成hào qiú, 立刻纠正为hǎo qiú。原来“逑”是名词,并非动词,结合形容词“好”字,意思就是贤良美好的配偶。恍然大悟后,再聆听赖老师讲述诗歌意境与表达手法,感受截然不同。

引用名著诠释《论语》

赖老师是台湾师范大学博士。1980年代初,南洋大学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人事变动,他返回母校执教。此后,我依然和他保持联络。

高中毕业后我教了几年书,1972年向教育部申请停薪留职,投身南洋大学中文系。中文系一年级有几门必修课,包括“《论语》及《孟子》”,导师是赖炎元副教授。

《诗经》为六经之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赖老师上第一堂课时,就引用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以及“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等名句,说明孔子的重视程度。

关于《孟子》,老师的讲解方式与《论语》类似,只是分配的时间较少。不过,赖老师在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思想方面讲得特别详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精读了孟子几篇著作,既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也学习他的雄辩技巧。好多同学活学活用,讨论问题时攻防兼备,效果良好。

我班共有90名学生,人数众多,校方安排在文学院讲堂上必修课。讲堂广阔,学生分坐在两旁有靠背的长木凳上,女同学一般坐左侧,男同学坐右侧。同学们都安静自律,赖老师尽管偶尔没用麦克风,每句话大家都听得清楚。

除了正课,我们也上研讨课。同学们分成几组,在小课室上课,每堂课讨论一个专题,例如:申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评析孔子的忠恕之道等。课题很早就公布,方便同学搜集资料,撰写报告。上课时,大家轮流口头报告,老师点评。之后,由一名同学负责综合整理,呈交老师批阅,再油印给每个组员。这些报告很珍贵,不仅是同学们的心血结晶,也往往是年终考题的来源。

诗经305篇,内容包括风、雅、颂三类。在十五国风中,颇多歌颂爱情的诗篇。大学阶段属于怀春期,同学们对这类诗歌兴趣尤其浓厚,所以当赖老师教导《关雎》这首诗时,大家都聚精会神。

《论语》20章,每一章数十则,每则长短不一,赖老师择要而谈。他经常引用朱熹的《论语集注》与其他名家著作,确保章句的诠释不背离原意。《论语》收录好多孔子与学生的对话,赖老师也简介孔门几位举足轻重的弟子如颜渊、曾子、子路与子贡等,丰富我们的儒学知识。

赖炎元从台湾寄给作者的信件。(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