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音乐会也以多媒体形式配合乐曲的演奏,这一次阿德现场与影片中人物精准的对答,分享乐器的知识,其中提到gambus是琵琶的“祖先”,让观众轻松获益。另外,郭勇德也挑选资深教育家苏启祯早年创作的舞剧音乐《阿李与阿利》,结合沙画与马来皮影戏,重新诠释村民的生活。

2013年11月的某个周末,“阿德”这一人物出现了。“阿德”是何许人?就如我们大部分新加坡华人的祖先,他是早年从唐山下南洋讨生活的过番客,原本人生地不熟的他在新加坡做了不同的工作,包括人力车夫、搬运工人等,努力结识本地人,了解本地文化。往前跨步至2018年,阿德从当年的新客蜕变成熟知本地民情的“老移民”。“阿德下南洋”系列第五场音乐会(11月10日下午2时30分场)题为“甘榜重游”,包含着对蜕变的回顾,对“甘榜”的回忆。

不同文化的乐器交流

除了阿德这一角色,音乐会的另一“主角”当然是曲目。回顾五场音乐会,不乏以“南洋”人事物为主的乐曲,比如《海上第一人》《王子与狮子》《狮城街戏音画》《神秘的香料》等。此外,郭勇德也会在每一场音乐会根据主题安排一部委约作品,由新马作曲家创作。为贴近甘榜主题,今年由王辰威为阿拉伯乐器甘布思(gambus)与琵琶创作《飘洋过海》,另加冯国骏为印度笛维努(venu)与中国笛改编印度古典音乐《印度笛与中国笛的对话》。不同文化的乐器交流,犹如不同种族住在同一个甘榜里头彼此关照,通过音乐也能体现甘榜精神。

除了音乐会演奏的部分心思满满,节目册子也充满童趣,内有丰富的资料,如甘榜过去的写法及意义,甘榜人游戏的解说等等,而册子设计成跳飞机游戏的形状,若没仔细观察,还真的会错失这一细节。

郭勇德带领新加坡华乐团团队从“阿德(一)”到完结篇,策划、编剧、演戏、指挥,所花的精力是值得的。音乐家们乐于扮演角色让演出生色不少,行政人员幕后默默地支持与推动让演出成功举行。这不就是甘榜精神的体现吗?“阿德下南洋”圆满完成,郭勇德与新加坡华乐团下来会推出怎样的新音乐系列?让人拭目以待。

阿德的角色是新加坡华乐团驻团指挥郭勇德于五年前为其青少年音乐会系列设计的一个角色。虽说是为青少年音乐会而作的角色,但“阿德”也贴近年长者的记忆,因此这一角色成功达到了“老少咸宜”的效果。音乐会一开始,阿德仍拉着人力车,载着“富太太”回顾前四个音乐会的主题:老街足音、街戏风情、美食天堂和旧货新声,富太太要去的目的地正好是新加坡的某一甘榜,巧妙带出当天的主题。

与以往音乐会有些许不同,“阿德(五)”由阿德一人“撑场”。过去的音乐会出现过串场的说书人(陈兆锦)、爱吃的Jing Suka(潘嗣敬)、卖旧货的老古董(王帝璁)等人,而这回台上第一主角是阿德,与观众的交流更直接、专注,从另一角度也寓意着阿德已独立并融入南洋的新家园。

被问到对甘榜的了解,席上小朋友回答“Kampong Admiralty”(本地首个类似退休村的公共组屋项目海军部村庄),天真的答案让人忍俊不禁。的确,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甘榜是陌生的,甘榜精神亦让没住过甘榜的人感觉模糊。尽管如此,音乐会上放映着新加坡早年甘榜生活的短片,解释甘榜的由来,多少让年轻观众有点意识,对于年长观众则多了一份温馨,毕竟旧照片诉说着他们曾经历过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