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时30分
大师系列由秋斋基金会赞助,郭勇德希望通过该系列推广音乐教育,为经典的华乐曲目和现代观众之间搭建桥梁。
晚上7时
在上世纪50年代,彭修文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开拓者。他不仅一手创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简称中广乐团),巡演于新加坡、台湾各地,由他创作、改编的曲目也多达400余首,作品等身。1996年12月,他逝世于北京,享年65岁。直到最后一刻,他仍在创作,为香港回归谱写了香港节日序曲的总谱。
继去年举办“蓝色畅想”顾冠仁作品音乐会之后,鼎艺团将在4月21日继续演绎大师之作,带来“乐坛巨人”彭修文作品音乐会。
“乐坛巨人”
曾为新加坡作曲
入场免费
鼎艺团首席指挥郭勇德指出,为了让本地的新旧乐迷领略彭修文的大师风范,选择的曲目都是本地观众较熟悉的作品,包括《秦兵马俑》《丰收锣鼓》《月儿高》《乱云飞》等等。演出时,乐团将采取室内乐的形式,不设指挥,而是由演奏家来领奏。郭勇德将难得拾起鼓棒,在《丰收锣鼓》中以打鼓领奏。
除了与中广乐团合作,鼎艺团也会参考中广乐团在1990年和2002年演奏不同曲目时的编制,尽可能还原当时的音乐韵味。此外,鼎艺团也在4月19日准备了一场音乐分享会,由指挥和演奏家们与观众分享他们对音乐会,以及彭修文的感想和故事。
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
史丹福艺术中心
凑巧,新加坡华乐团的高胡演奏家许文静,20年前曾经是中广乐团的一员。她记得,中广乐团所到之处,台湾和新加坡的乐迷是相当热烈的,有些台湾乐迷告诉她,他们是通过广播,听“敌台”录下歌曲,才能反复回味彭修文的音乐。
在许多人看来,彭修文是家长式的指挥,凡事亲力亲为,几乎所有排练都亲自上阵。但许文静透露,私底下的彭修文说话、待人都很纯真,有时候发起脾气来反倒像个小孩子。“当时在中广的氛围也是十分朴实的。那个年代,有许多老团员已经50多岁,非常淳朴、抱团,我可以感觉到很强的向心力。”
鼎艺团将呈献音乐会,向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开拓者彭修文致敬。彭修文一手创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音乐会也邀请该团夫妻档扬琴演奏家张高翔和胡琴演奏家姜克美同台演出。
4月19日(星期五)
鼎艺团也邀请了来自中广乐团的夫妻档扬琴演奏家张高翔和胡琴演奏家姜克美同台演出。张高翔也是中广乐团现任团长。
7 Shenton Way S068810
SISTIC售票,热线:63485555
“彭修文先生回忆录”讲座
彭修文作品音乐会
谈起当年在大师麾下演奏的场景,许文静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彭”,而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彭修文对音乐感受的执着,“老彭的指挥透着一股卡拉扬的风格,不花哨,一划下去可以好几个拍,很大气。但有的地方,他会闭着眼睛,一直重复,反复地追求完美的效果和那种气场。”
鼎艺团音乐室
28元
155 Waterloo St S187962
彭修文待人纯真
郭勇德说,彭修文学无止境,永不言休的精神令他深受启发,“他关心的是整个民族管弦乐的未来,无论是在乐团编制结构上,还是在开拓曲目上,他都致力于让华乐普及,并且对音乐的艺术性有很高的追求。”
许文静说,彭修文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在演出前一定会背谱,除了指挥音乐会,他也不断地创作,另外也抓紧时间为经典曲目做录音工作,十分忙碌。彭修文的女儿彭弘与许文静交好,她曾说过,父亲每天几乎没有什么睡眠。
4月21日(星期日)
对许文静来说,中广乐团是她1993年大学毕业后加入的第一个乐团,充满了时代记忆。本次音乐会,她将使用中胡与鼎艺团协奏《不屈的苏武》,这是她在中广乐团演奏过的作品,“我觉得整首曲子十分能抓住心灵。苏武的搏斗,思念家乡,一个人在边疆牧羊的孤独感,都能引起共鸣。而且这是一首难得的中胡协奏曲,中胡和二胡在力度上很不一样,苍劲有力,更浑厚,它传达的情感也和委婉的二胡有别。”
郭勇德指出,彭修文其实也曾为新加坡作曲。在他1993年发行的《十二月(套曲)》中,《六月——白沙之夜》其实是他在游览东海岸时有感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