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掌中戏用台语演出,关于这一点,陈锡煌认为是应该保留的。“传统的语言能够保证艺术不走味,很多台词用台语讲出来是更有韵味、更有趣味的。”

陈锡煌认为将传统布袋戏称为“掌中戏”比较确切,在台湾,传统掌中戏基本上很少演出,有几个团体零星在演,但素质不高,并且没有多少人要学习,因此形同绝迹,而目前较普遍在演的“金光戏”,偶做得比较大,金光戏在陈锡煌看来就不是所谓的掌中戏了。

为了配合改良的演法,连偶的内部构造和机关,陈锡煌也更新过一次。

雕琢掌中戏从小处着手

这些小心思需要新科技来帮助放大,因此在演出时,会有现场的高清转播,将细微的动态统统为观众捕捉。陈锡煌认为,科技是弘扬传统艺术的利器,要传承传统艺术,不能排斥科技。

传承之余不排除科技

出生于1931年的陈锡煌年少习艺,是台湾唯一获得文化部认证的“重要传统表演艺术布袋戏保存者”、“古典布袋戏偶衣饰盔帽道具制作技术保存者”,在表演与工艺两项领域,都是当局肯定的传统布袋戏演师。

陈锡煌的下一步计划是开办一个“空中课堂”,以网络无远弗届的形式推广掌中戏,他同时希望有更多大企业投入对传统艺术的资助,“学术界也应该将掌中戏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来进行深入研究。”。

创新对陈锡煌来说,是去芜存菁,把传统艺术中好的部分留下来,不好的部分去除,然后添加更好的东西——陈锡煌从“小处”着眼,朝更精致、更细腻的方向,雕琢掌中戏。

不过,为了让听不懂台语口白的人也能领略掌中戏的美,陈锡煌将看家戏码《巧遇姻缘》改编,全剧不用口白,生旦丑几种行当的戏偶只以动作,以默剧形式展示细致的技巧和莞尔的剧情,在海外上演时,受到极大欢迎,连小朋友也看得懂。

当然,传统艺术要繁衍开去,不能少了年轻人。陈锡煌揪心的是,即使是年轻人有心,但这个行业目前并不成行业,就算学会了、学到了,也没办法赚钱营生。“反而是一些年轻的外国人对掌中戏很有兴趣,我有个法国学生Lucie,现在是我正式的徒弟,从操偶、制作都跟我学。我的想法是,只要有年轻人愿意来跟我学,我愿意倾囊相授,绝不藏私,毕竟这些老人偶,我自己留着有什么用呢?”

陈锡煌接受联合早报采访,分享传统艺术的传承经验。

不抗拒跨界的合作

“要把布袋戏带到年轻人在的地方,让他们看看自己从未看过的这个东西。所以我从不排斥跟纪录片导演、摇滚乐队、西洋乐团来跨界合作。”——台湾布袋戏大师陈锡煌

创新对台湾布袋戏大师陈锡煌来说,是去芜存菁,把传统艺术中好的部分留下来,不好的部分去除,然后添加更好的东西雕琢掌中戏。

有一些台湾本土学生在台湾相关单位的补助下找陈锡煌学戏。“可以说,掌中戏这种传统艺术如果脱离政府补助,是无以为继的。”陈锡煌说得很白。

此外,陈锡煌贵为大师,也不抗拒跨界——陈锡煌与台湾乐团“拍谢少年”在今年的台湾文博会上共同演出,偶戏与摇滚歌曲的叙事彼此融入,将传统与当代结合,打造了一台超酷炫的野台戏。他还与台原偶戏团合作演出新编布袋戏《马克·波罗》,未来还计划能实验将布袋戏与虚拟实境做结合应用。“要把歌仔戏带到年轻人在的地方,让他们看看自己从未看过的这个东西。”陈锡煌说,“所以我从不排斥跟纪录片导演、摇滚乐队、西洋乐团来跨界合作。”

“传艺未完成,誓愿老不休。”陈锡煌说,自己在世,绝不会停止对掌中戏的传播推广。

办网上课程推广掌中戏

“掌中戏不管是50年前,还是现在,口白、戏词、演法都一样,只是看你要不要设法把它演得更好。”陈锡煌说:“对于民众来说,如果相同的戏码、演法,连续看上50年,必然也会腻,所以掌中戏在此刻必须有所变化。”

比如,为旦角戏偶缝上长发就是陈锡煌自己设计的,以前的旦角戏偶只梳髻,没有可以甩动的长发。陈锡煌拾起旦角戏偶套在手上,指尖一动,小旦就将长发从脑后甩到胸前,戏偶并用自己的手指柔媚地梳起头发来,更叫人惊讶的是,小旦的眼神也在发、指之间顾盼流转,虽只有一瞬,却让人觉得这个小旦活了起来;同样地,一个书生角色,取扇、开扇、舞扇的动作,也是栩栩如真,动作、表情、身段极其细致传神。在以前,掌中戏偶哪有这么灵活的关节?这么入微的动态?同样是书生展扇,以前的演法是书生用胳膊硬生生地掰开扇子,在开扇时,书生的眼睛可能根本不会着落于手中的东西,神情和动作时分离的、出戏的——粗糙的演技,是陈锡煌要坚决抛弃的。

上星期六(12月7日),“早报文创空间”带来一场精彩活动——“纪录片《红盒子》播映暨导演杨力州、布袋戏大师陈锡煌座谈”。该活动是早报文创空间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办,驻新加坡台北代表处协办。

陈锡煌说:“以高清转播吸引观众进剧场还不够,我也坚持做演后说明会,向观众普及掌中戏的知识。”他也在台北偶戏馆教授与偶戏相关的各种课程,让社会各界来学习、了解掌中戏。

《艺题》让艺术工作者针对艺术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

台湾导演杨力州跟拍已故布袋戏大师李天禄长子陈锡煌(从母姓)10年完成的纪录片《红盒子》,记载布袋戏精湛技艺与传承以及日渐没落。纪录片上映后,杨力州、陈锡煌与观众交流,陈锡煌也用戏偶示范表演。

陈锡煌传统掌中戏团目前仍在演出的剧目有将近200部,有的戏码长达四个小时,陈锡煌说要精简修改到一个半小时,这更适合大众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