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历历在目,十多年相处,要写的确实太多,点滴零记,聊作缅怀吧。

(作者为本地琵琶演奏家)

我还记得,1981年新加坡第一届华乐节我选奏罗永辉创作的一首现代琵琶曲《蚕》,这在当年是史无前例的。我有点战战兢兢,既怕观众不能接受无调性乐曲,又怕演奏过于哗众取宠,但经过顾立民的鼓励和辅导,演出最后成功举行,至今我仍然铭记难忘。

顾立民上任后,在乐团的组织训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短短三年,乐团从原来的18名职业乐手增加到31人,在当年算是大乐队了。他并听取蓝营轩、杨秀茂等人的倡议,成立人协青年华乐团以培养新秀,后来人协华乐团有部分全职乐手就是来自青年华乐团。

立志立勤立功立业

顾立民曾向彭修文学习指挥,当时人协乐团的排练就是借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模式,尽量平衡四个声部,力求各声部和谐统一,强调节奏感和分寸感,严格减少噪音,加工美化并向十二平均律靠拢。

1980年2月,顾立民从香港应聘前来人协华乐团担任指挥。当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颜悦色,温文有礼,相处之后更觉得他谦恭敦厚。在报章的访谈中,他首先肯定人协华乐团多年来在多位指挥及大家的努力下所做的贡献,并对我们这些以华乐作为终生职业不断奋斗的乐手表示钦佩,而不像一些人否定前人的付出和功劳。

顾立民,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随着整版讣告再次勾起我昔日的回忆。很多华乐界的年轻一代未必认识这位曾经领导新加坡华乐发展的人物,但正因为他和许多华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贡献,人协华乐团才能够在1992年晋升为新加坡华乐团,并于1996年成为国家华乐团。

追忆过往,有谁还记得这位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为新加坡华乐鞠躬尽粹,功成身退的功臣?安息吧!顾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1981年,顾立民在已有的团长和首席声部长的制度上,进一步专业化,增设了助理指挥和客卿指挥,使组织更臻完善。在提高乐团水平上,他以演奏古今中外具代表性作品,作为乐团训练材料和演出曲目,每天坚持声部训练,个别听音辅导,以提高乐队的演奏水平。

排练细致 形成乐团风格

民师民乐民众民风

因为排练的细致,乐团不知不觉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刘德海老师在1983年和我们合作演出时,称赞我们演奏细腻秀气,这与顾立民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担任人协华乐团指挥期间,他也鼓励本地创作和旧曲重编,形成一股创作之风,为乐团造就了不少作曲人才。同时,他经常邀请中国音乐家和乐团一起演出,让团员有观摩学习的机会。

由于顾立民不厌其烦,力求完美,一遍又一遍的细排,当时年轻气盛的我们,对他诸多挑剔,不时口出怨言,殊不知这对我们的演奏能起到画龙点睛之妙,也培养了我们日后一丝不苟的训练态度。顾立民对自己的要求相当严格,除了排练,就是独自在办公室里凝思静听录音,细心读谱。此外,他不时会请一些团员一起讨论乐曲,若遇到排练声部演奏不整齐或有团员表现不理想,他都一一请到办公室个别排练。

谨以至交添寿兄新作一联表达对顾立民先生予华乐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