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欣感谢评审对他的肯定,他认为南洋华文文学奖对南洋一带的华文创作者意义深远。
武吉系列聚焦在地华人的命运,勾勒从小市民到革命者的众生相。
日期:11月11日(星期日)
陈政欣感慨地说:“换了实体印刷文本,但还是一路蹒跚走来,马华文学杂志的路途还是狭隘的。”
写作之外,陈政欣也积极推广地方文学,今年3月在他主导下“大山脚文学国际学术会”顺利举行,10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与马来西亚的作家学者与会为大山脚的文学把脉。
积极推动地方文学 启动网络文学杂志
第二届南洋华文文学奖、青少年文学奖颁奖礼暨《黎紫书选集》发布会
报名电邮:cifp@ntu.edu.sg
马来西亚作家陈政欣获颁第五届南洋华文文学奖,肯定他在小说创作的表现以及在文学团体及推广方面的贡献。
颁奖礼将于11月10日下午,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同时推介上届得主黎紫书的选集。
此外,他也不遗余力推动马华作品电子化的工程,2011年在他倡议下,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启动了网络文学杂志《马华文学》。这份免费的网络双月刊,共出版23期,首5期由陈政欣主编,接着由80后写作人方肯接手。2015年杂志改为纸本,由另一位80后写作者吴鑫霖主编,不定期出版至今。
日期:11月10日(星期六)
他认为杂志未来的出路,或可考虑多媒体结合。
当时陈政欣也写诗,仰望台湾现代诗坛,在新加坡与当时活跃的诗人英培安、吴伟才、贺兰宁、南子、谢清、郭永秀、零点零、地中海、文恺、沈璧浩和牧羚奴结交,讨论文学。
至于新一代人会如何看待历史,陈政欣感慨地说:“当他懂得历史与记忆,当他在感受到世事的脆弱与无奈时,回首处,就有那么的一脉灯火。”
主办方也安排了一场“新、马、港作家座谈”展望华文文学未来,陈政欣将与林得楠、董启章对谈。
学者李有成则盛赞陈政欣的这系列短篇小说已构成国族寓言。
陈政欣与牛油小生
“武吉”是陈政欣的家乡,槟城州的大山脚镇。《文学的武吉》与《小说的武吉》是他“武吉三部曲”的首二部,他目前正在书写第三部曲《武吉演义》,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诉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天皇颁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到1948年6月英国殖民地政府对马来亚共产党的军队正式宣战并颁布《紧急法令》,这三年期间发生在武吉镇上的事迹与故事。”
本届南洋华文文学奖奖金3万元,由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主办,评审有上届得主马来西亚小说家黎紫书、本地诗人林得楠、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游俊豪、香港小说家董启章、文化奖得主林高。
地点:国家图书馆,B1
武吉系列聚焦华人众生相
由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南洋华文文学奖,颁予马来西亚作家陈政欣,肯定他在小说创作的表现以及在文学团体及推广方面的贡献。
陈政欣近年得奖连连,2014年他凭散文集《文学的武吉》获得金帆图书奖文学类大奖,并于同年获颁第13届马来西亚马华文学奖,接着又在2017年凭小说集《小说的武吉》获得第14届花踪文学奖的马华文学大奖。
时间:下午3时
陈政欣着眼历史,也希望借小说让更多人接触历史。在短篇《我爸1948》与《我的老三叔》中,叙事者是一个7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讲述父辈的故事。小说里的爸爸出生于1948年,跟陈政欣一样。陈政欣说,如今70年代出生的马来西亚人,大多都无感于那年代的记忆与历史,甚至排斥、回避,因此才会创造出一个愿意“懂得”的年青人。至于陈政欣自己的同代人,他也同样感受到那种冷漠:“大多数人都懵懂并安逸地生活着,记忆就让它流逝,对历史的感觉似已是前生的往事。所以我让一些‘懂得’的年青人,让他向40年代的父辈们提个醒:自己还是有历史的责任的。”
陈政欣受访时说:“大山脚背后有座山,山上出现过抗日军和马共(或山老鼠)。从孩童年代开始,我们就沉浸在那种军事抗衡的传说和轶事里,一些火并、袭击或戒严的画面都是孩童时的记忆。但这些只能是小说的背景,而我更在意的是从这些背景延伸出去的虚拟性、想象的拓展和记忆的重塑。故事似乎‘真实发生过’,也曾被重塑并普世化过。”
地点:草根书室
第二届南洋华文青少年文学奖成绩也已揭晓,来自淡马锡初级学院的王一扬与万雁冰,凭作品《风筝与桥》《未来同学会》包办首奖与二奖,南洋初级学院的符超则以《骗子》赢得三奖。此外还有10份优秀奖。
计划中的长篇陈政欣已完成三成,小说预计13至14万字。
文学评论家王德威认为陈政欣以朴实笔触描写怵目惊心的历史,形成有趣的对比,“点出越是平静如水的生活,越潜藏波谲云涌的历史暴力与创伤。飘荡在部分小说中的幽灵更因此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陈政欣强调,长篇主要探讨日军投降后的真空期,在地力量最鼎盛的抗日部队为何不能乘势收拢政治与军事力量,建立以马来亚华裔为主宰的国家与政府的前因后果和迷思。
“这一稍纵即逝的政治优势没被有效的、有前瞻性的驾驭,抗日部队反而自陷于内部意识流的思想上斗争,并因此而分裂成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派后,自我的消耗与狭窄民族主义的短视与局限,也导致了马来亚马来民族的民族主义与种族意识的醒觉,再加上英国殖民政府对共产党员的厌恶、憎恨,和政治上的偏见与行政上的偏差,导致了英国人和马来人紧密合作和互相妥协,终于在马来半岛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以马来族权至上的马来亚联邦政府。就是在这期间,这座市镇在两股军事势力对峙下的阴暗、晦涩和悚惧的生活,和无奈的命运,是这本书的主题。”
日军投降到马共被英殖民政府围剿的这段历史,改变了新马乃至东南亚的地缘政治格局。
新加坡的经验,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与文学观,可以说,这次在新加坡获奖,意义非凡。
陈政欣曾于1970至73年在当时的义安工艺学院修读机械工程,他形容自己当时不过一个小镇青年,来到新加坡,从义安工艺学院的图书馆中接触英文文学,开拓眼界,其后更被引入翻译事业,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了三本翻译小说。
时间:下午4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