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早上起床后,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猛然看到文芬发来的微信:悦然17日下午三点半钟,坐在家里餐桌旁的椅子上安然去世了。一时间,难以置信的冲动让脑子里一片空白……下意识地,为了证明自己的难以置信,我马上翻看之前的微信记录:9月21日文芬来信,讲述他们一年之内的四次病危又转危为安的经历,还在讲悦然难以愈合的脚伤一只已经好转。随后还有悦然坐在轮椅上的照片,双脚包裹纱布,人瘦了很多,没刮胡子的脸上还是那个熟悉的笑容。文芬说,现在右足伤口差不多好了,继续奋斗左足。我回答说,相信他能给我们一个奇迹。为了给他们鼓劲,我还专门找出2006年6月我和蒋韵陪他们两人同上五台山,寻访能海法师的几张照片。静穆的寺庙背后,远山、森林、蓝天、白云一派澄澈,浩荡的山风吹乱了我们的头发和衣角。一切恍如昨日。
面对永远的诀别,面对永逝无回,面对永无回答,面对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面对永远无法填满的黑暗,所有的安慰就像是撒进大海的沙子。可是,你必须接受大海,必须接受沙子,你还必须接受自己给黑暗的无用的解释。
孙女还在不停地尖叫,孩子停不下她的惊喜和兴奋。她没有看见,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身后那个满头苍苍的人忽然湿润了眼睛。
为什么不呢?既然93岁的悦然还能完成新的译作,为什么95岁就不能继续下去呢?
我朝着孩子叫喊的房间走进去,原来她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用手电筒照亮了她自己做的星光桶,手电的光芒从桶壁的星形空档里照射到黑暗的墙壁上,于是,黑暗中就亮起无数灿烂的星光。面对这么多自己造出来的星星,让这个五岁的小女孩惊喜、兴奋,几近发狂。
文芬说,悦然吃了两口麦片加牛奶,说了一句不舒服,十秒钟之内就坐在椅子上升天了……
2019年10月19日于北京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像悦然这样坐在自己家里,在自己的亲人身边离开世界,是寿终正寝。和那些浑身被插满各种管子,在冷冰冰的重症监护室去世的人相比,95岁能在自己家里寿终正寝,应当说是一种福气。理性告诉我,这是活着的人面对无可抗拒的死亡最终也最无奈的自我安慰。这也是每一个人最终无可逃脱的面对。
不知为什么,眼前忽然闪现出悦然在邸家河捧起冰凉的泉水赤膊盥洗的豪爽场面。那是一个经历了15年等待和挫折的约定。从1989年初一直等到2004年8月28日下午,悦然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来到吕梁山当年我插队六年的邸家河村。第二天一早,从闰月子家的窑洞里醒来,悦然舀了半盆大缸里的泉水,就在窑洞前的台阶上脱光了上衣赤膊而浴,哗啦哗啦撩起的冷水在晨光里晶莹璀灿地飞溅,顺着他健壮的胳膊又哗啦哗啦地流回到盆里,闰月子和家人站在一边喊,嗨呀,水太凉!不敢着了凉!不敢洗啦!嗨呀,看这老汉硬么!这哪像个80的?比个18的后生还莽撞!文芬站在一旁笑而不语。闰月子和他的家人不知道也不打算知道,这个80岁的老汉是个汉学家,还是个院士和教授。他们只是惊讶这个从外国来的洋人,比中国人还会说中国话。居然还和闰月子是本家,都姓马。
一直呆举着的手机瞬间黑屏了,就像世界突然在眼前中断。耳朵里忽然听到外孙女无比兴奋的尖叫声:星星!星星!爷爷——爷爷!快来看看星星呀——!
可是,不能。真的不能了。永远不能了。
从1986年6月悦然宁祖给我第一次写信,商讨翻译《厚土》,到2019年10月17日,足足33年的友情,悦然撒手而去。
心里顿时想起那个代代相传的民谣: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接着,又想起,以后如果想悦然了,如果再想看看他,再想和老朋友聊聊天,就可以抬起头来看看满天星斗,在天上,在广阔无垠的黑夜里,一定会有一颗星星是他,是悦然。
在邸家河住了三天,悦然还出钱请全村老少打牙祭,办了一场地道的乡村酒席。总算圆了他的一大心愿。总算圆了他的一个梦。一个瑞典人因为喜欢中国文化而走进了中国,因为翻译一本小说,而记住了吕梁山,记住了千万里外那些原本和他毫无关联的山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