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说到如今当道的“可乐”也同样少不了政治色彩。在2017年,百事可乐为了抓住“珍视黑人生命”维权运动(Black Lives Matter)的浪潮,也拍摄了一支名为“加入进来”(Jump In)广告。其中出现了一个著名镜头,由示威者女主角向防暴警察递上一杯可乐,而他喝了一口,于是所有人欢腾雀跃起来。
许多饮品其实都从政治的风口浪尖上走过,有的趁势而起,有的拍上沙滩。但值得警惕的是,当一间饮品店也不得不任人沉浮,随之被考验的或许也是社会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
许多饮品其实都从政治的风口浪尖上走过,有的趁势而起,有的拍上沙滩。
阿单喝过“一芳”,想起它的味道,就会连带想念台湾金钻凤梨的滋润与甜爽。然而作为一种饮料文化而言,喝茶、喝饮料的背后其实未必能与政治切割干净。
虽然广告旨在宣扬团结和普世价值,但一经面世后,百事可乐却马上招来了浪潮般的批评,其中最严重的指责来自于广告错选了白人女主角,并且自私地把维权运动的焦点转向购买百事可乐。
早在17、18世纪的美国,就曾发生过著名的“波士顿毁茶事件”。当时的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中国茶又是最风尚、销量最好的饮品,因此英国殖民政府开始对茶叶征重税,以此获利。
阿单周记
与战争有所瓜葛的还有另一样饮品“芬达”。在2015年庆祝创立75周年的芬达制作了一个特别的广告,向消费者说明了芬达的神秘来历。原来在二战时期的德国,由于各种物资被禁运,德国的可口可乐工厂没有足够的原材料继续生产,只好改变配方,由此开创了芬达饮料,替代德国人民对于饮品的需要,并由此成为了德国的国民饮品。(广告后来因为有美化纳粹德国历史的嫌疑而被撤下)
由此一来,饮茶反而成为了一种剥削。为了抵制压迫,许多著名城市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格林威治等地的人民组成了抗茶会。波士顿的青年们甚至组成“波士顿茶党”,公开举行集会与示威活动。以至于在1773年,当东印度公司运载着茶叶的船只抵达波士顿港,当地愤怒的人民竟把三艘船上的逾百箱茶叶尽数倒入大海,作为抗议。而在这件事发生的一年半后,北美独立战争也随之打响。换句话说,美国人正是为了“饮茶”而触发了北美独立战争。
“手摇饮料”是如此单纯、朴素的词汇,以至于当阿单听说,台湾手摇水果茶“一芳”被卷入政治纷争,遭到买家的罢饮抵制,有的卖主不得不拆下招牌,还有网民发出“一芳一国”的段子抨击店主,这都让人感到十分突兀。就连台湾总统蔡英文也表态说:“所谓水果茶,当然希望是天然的最好,加了政治味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