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里点燃起大烛,天公、大伯公和祖先的炉,各敬了三炷香。
屋前把狗拴好,逗了它一阵子;屋后打开鸡舍,看群鸡争先恐后地“夺门而出”四散去寻吃。
这时候溪边的草已经没有露水了,拿把镰刀去割一种长长的草给兔子吃。再看看有没有石榴、红毛丹等水果可以摘来解馋。
喂了猪,就该去山脚的井里挑水上来给猪冲凉了。
如果隔天不用上学,可真好。
把气灯打足了气,亮起一客厅的光。
下午是最不得闲的。
过后,大人扛着长柄的锄头,小孩子就在肩上挂着短柄的亦步亦趋,都到坡上的菜地里去。
上午
有好多蚊子悄悄地伏在阴暗的墙角,拿起拖鞋就拍打,收音机播着《水浒传》,鲁智深正抡拳把小霸王周通打得呼天抢地……
赶上送饲料的罗厘来啦,要帮忙把一麻袋麻袋的椰粕(每块约一平方呎)和玉米等扛到储存处叠起来。
赶回去抓了把玉米,挥手洒到庭院里,呼唤鸡群来啄食;再拿起锄头松一松土,找一些蚯蚓给鸡鸭当点心,要注意的是,有时鸭子会伸头到锄头下抢食,别把鸭头给锄下来。
村子是座小丘,和新加坡多数山芭一样,在村口有一座小小的“大伯公庙”,庙前建有戏台。村民逢年过节、初一十五虔诚上香,希望神明庇佑“合境平安”;庆祝神祗圣诞千秋时,还聘请戏班演戏酬神。从这里爬上坡,有一条很直很长的红泥路,路的两侧都有住户。右侧地势较高,我家是在左侧,这是逐渐下陡的地形,半山腰是比较平坦的地点,适合盖屋子;再继续往下坡走,山脚有不少溪流横拦,有的地段两岸较宽,因此架有桥梁,方便两边村民往来。“九条桥”是指村头到村尾,共有九条桥梁,由于其中一桥是英军——即居民口中的“红毛”——所建的铁桥,故也叫“红毛桥”,后来迁民移丘建组屋,改称“宏茂桥”。
有的忙着采收番薯叶和菜,有的拔番薯,有的要清理排水的沟。番薯地的杂草要除,苦瓜藤要整理,一条条的苦瓜得用报纸包好防虫……
休息到两点左右,得去橡胶林里转转拾枯枝。捡了地上的,树上挂着的枯枝也设法钩下来,折成两呎左右,叠成两捆,挑回去好作柴烧。一棵棵橡胶树早上被胶刀划破取汁后,残留的乳白色液汁已经凝结成条状,顺便扯起来,可以点火。
家里的三口井,其中水质最好的是屋子旁的井,除了用来做饭泡茶,就是洗碗洗菜。老辈的搁了锄头,在井旁提水就冲,那是他们的专利。
最高兴的“任务”,莫过于被吩咐拎个篮子漫山遍野去拾鸡蛋。尚有余温的就是刚下的蛋,不客气敲了个小孔吸食,那可是美味的点心。
早餐就是吃“暗糜”(有米汤的稀饭)配菜脯,有时会加一块腐乳,一小盘腌菜心或花生米。
远处,有敲敲打打的声音,是哪一家在忙呢?等一下要溜去看看。
一边用毛笔赶写着假期作业,大楷一本、小楷一本,一边听着屋外的动静。一有微响,就知道有熟的榴梿落地了,赶快冲出去拾,那是餐后的甜品哦。
夜渐渐沉寂了,把气灯的气放掉,客厅顿时也变得落寞。提着点燃的土油灯进房去睡。
接着从粪池里挑担粪去浇菜。
下午
亚答屋里(后来改建为锌板屋)唯一亮着灯的,是厨房,墙上映着奶奶和妈妈的身影。
这里的居民彼此都很熟,互相照顾,因此,到地里干活,家家的大门不必上锁,有陌生人进村,逃不过村民的眼。小孩子也不敢调皮捣蛋,要不然,被哪个叔叔伯伯看到了,可要挨一顿骂,回家还说不定得“吃”藤条。
年幼时居住的山芭叫做“九条桥”,也叫做“红毛桥”;据知这里就是“德义村”,只是很少人这么叫吧了。
掀起门帘,走到大厅上,托起不轻的门闩,打开两扇厚重的木门,泼了一脸的冰凉,扑鼻而来的是新鲜的树叶和露水的味道,沁心沁脾,一天就开始了。
五更鸡啼,掀起蚊帐的一角下床,木床上铺的草席还暖暖的。踩着泥土夯实的地,将被折叠好,走到窗前桌上吹熄土油灯。
邻人走过,老辈人就聚在一起“敲古”(聊天)。每次被提醒“大人讲话,小孩子有耳没嘴”,就不听了,免得又被唠叨几句。
不知不觉地日斜西边,将枯木杂草扫集成堆,烧成灰烬,然后拿起锄头回家去。
艳红的柴火很旺,噼啪噼啪地响着,踏进厨房,热烘烘、暖洋洋的热气中,浓稠的粥香迎面撞来。
橡胶林里,收集了一桶桶胶液的邻人已经聚在山脚下忙碌着。
这时候也希望听到屋顶沙沙的响,过后有东西跌下来,那是有人拿着双筒枪打“果子狸”,被击中的猎物掉到屋后篱笆里的鸡舍上或挂在“葡萄山” 树上(一种类似红毛丹的水果,短毛,更脆更好吃),如果没有被拿走,次日,就是我们桌上的佳肴。
逢到村子里哪一家有事,比如翻新或建新屋子,比如红白事,他们都很热心地在“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忙里忙外的,协助屋主或事主处理各项工作,这就是“甘榜精神”吧。
鸟儿醒了,鸡、鸭、鹅全都醒了,这里叽叽喳喳的,那里咯咯嘎嘎的,太阳也快被吵起身了。
说起吃,小孩子最怀念的是有人家喜庆摆宴的日子。中午随祖母去吃为“女宾”设的酒席,晚上,再跟祖父去吃“男宾”席。
该是收割班兰叶的日子,提着镰刀钻进一大片绿油油的班兰丛里,在浓烈的香气里,一排排地割,钻进钻出的,湿透的衣上,分不清是露水还是汗水;在晨光下赶忙把叶子收拾整齐,绑好了两大捆,用扁担挑到庭院去,等着收菜的脚踏车铃声,换得几块钱帮补家用。
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是卖小鱼的三轮摩哆车来了,拿了小桶就跑去,买一些料给家畜吃,也顺手挑一点大一些的鱼,煮了可以佐饭。
骑着脚踏车铃铛铃铛的叔叔伯伯经过,停下手边的活向他们道早,挑着沉甸甸菜担的婶婶阿姨经过,要向她们问好。
我们拿了睡衣服到班兰地的井冲凉,等着吃晚饭了。
朱子治家格言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扫了客厅、房间,抹拭了“伯公桌”(八仙桌)后,接着要做的事是抓起椰帚、竹扒和畚箕,东扫西除,还庭院一片清爽。
偶尔会忆起那一段宁静安详的乡居日子和一些生活琐事……
晚上
逢过年过节,可偷不得懒。帮忙家里把鸡鸭杀了去毛,磨米做糕粿,还得注意红灶(专煮祭拜的食物)的柴火。
到芭里砍下摘了果串的香蕉树,然后到萍池捞浮萍(乘机跳进池去捉青蛙、蜻蜓),全部拉到猪圈旁,切碎了搁进大镬里,生起火,走在镬上架着的木板上,翻煮着“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