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歌剧院创立于1971年,1981年3月熄灯落幕,结束10年的歌剧院表演生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到海燕听歌,是新加坡六七十岁国人的集体记忆。70年代也是本地慈善义演最多的时期,海燕就做了不少公益。

不过,这种尴尬的场面在首晚演出后,在纪利男的邀集开会后,基本上解决了,第三晚的满座现象,让大伙安心下来,也因此奠定了纪利男在海燕的地位。

因为是第一场演出,幕后工作人员没有经验,再加上负责灯光、音响及布景、道具的多为马来人,听不懂华语,导致换幕时状况百出,第一场演出延至晚上10时还没有结束,影响了第二场的演出时间!

海燕落幕的两大原因

当时,海燕老板之一的王德南因为商务关系,经常往来新、台两地,发现当地娱乐事业非常发达,加上新加坡在1965年建国后大力发展工商业,市面一片欣欣向荣,演艺、娱乐界也蠢蠢欲动,国人对流行歌乐的需求甚殷。王德南回国后就创办歌剧院的想法和同门的安东尼梁谈起,并在娱乐圈人士林翰良的协助下,找来当年还在台湾中国广播电台当《情韵歌声》节目助理的亲戚林宝俤负责在台物色艺人,在因缘巧合下认识了纪利男和上官萍夫妇,组成了“海燕大乐队”,并为第一档艺人阵容签下了在台已很吃得开的夏心、张明丽、鲍立、蔡一红、上官萍等人。

1970年代,本地出现了几家家喻户晓的歌剧院,有早期的新加坡歌剧院、珍珠歌剧院和后来的海燕歌剧院等等。

此外,海燕在开幕的第一年,纪利男发现台上演出的华语戏剧,台下观众似乎不太听得懂,他们彼此间交谈多用闽南语,因此向王德南老板建议排演福建剧,并由林宝俤在台湾洽谈签约,才产生了后来响当当的“四诸葛剧团”,他们就是廖一鸣、简单、石哥和欧罗肥。

因此,海燕在1981年3月熄灯落幕,结束了10年的歌剧院表演生涯。回顾海燕10年,相信和海燕一起成长的国人,或许还会记得她的几部令人难忘的歌舞剧。

海燕10年的光辉历史,并不是她因财务问题而结束营业。莫公指出,海燕走入历史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印尼大使馆要拆迁,其二是当时的其他歌剧院以重金礼聘艺人前来表演,无形中不断提高艺人的价码,海燕认为没有必要参与这种恶性竞争,因此趁这个时机结束营业。

参照台湾歌厅为经营蓝本

二战过后的1950年代,本地娱乐事业非常蓬勃,当时的歌台就有香格里拉、桃花江、丽明、大地以及较后的新生歌台等等,艺人方面有大家熟悉的陈美光、庄雪芳、舒云、张莱莱、王沙、野峰、林丽、刘玲玲等人。


第一场演出状况连连

夜总会方面,较出名的有红鹤、碧雅、万金、红灯、奎笼等等。70年代,歌剧院兴起,聘请海外艺人前来表演,尤其来自宝岛台湾,进一步带动了本地唱片业丽风、百代、凯旋、统一、福华、超光、东南亚、光华、风格等等。本地艺人在这时期也登上唱片娱乐事业的舞台,如邓妙华、邓雪华、尤丽、黄清元、黄鹂、凌霄、李松义、李进才、吴刚等。

2021年是海燕50年,它在狮城灿烂辉煌的时光仅10载,就走入历史,和当时该院经理莫公(符少东)建议,何不趁海燕50岁之际重作冯妇?他没回答,直到当年的海燕艺人之一、海燕大乐队指挥纪利男的太太上官萍因疫情受困本地,大家碰面叙旧,才从她口中了解个中的困难。

海燕的节目安排基本上以台湾歌厅的经营方式为蓝本,集歌舞剧三位一体,开场曲是以老夫子(原名符策尧)写词、纪利男谱曲的《海燕之夜》启幕,上半场有10分钟的小小剧场和歌舞,下半场在歌舞之后就是大型的歌舞剧。因此,艺人除了先前所列举的歌星外,先后还引进了包娜娜、廖一鸣、郑小芬、凌风、方正、陈松勇、上官灵凤、徐枫、茅英、洪金宝、张魁(张帝的弟弟)等等。

但是,海燕在正式开业前,并非一帆风顺。

据老夫子说:“《海燕之夜》是我先写词,然后由纪利男谱曲,从开张营业那天开始,每场演出,包括在外的演出,一开场便播出这首歌曲,已成为海燕粉丝朗朗上口的曲子了!“

从这长长的名单中,大家可以看到有多少艺人是从海燕开始走红,成为新马印三地华人娱乐圈耳熟能详的人物。70年代的台湾还处于“勘乱戒严时代”,要出国是何等的不容易。这批艺人能顺利被介绍到海燕驻唱、驻演,要感谢幕后一直在默默为海燕在台湾物色艺人的马来西亚人林宝俤。

芳林公园公演万人空巷

在70年代的这10年里,也是本地慈善义演最多的时期,为中医院、为重建民众联络所筹款,一年就有好几次,其中以商贾傅春安带领举办的“远东十大”最为轰动。笔者当时还是一名记者,几乎参加了每一次义演的宣传工作。

zb_0121_cj_doc7e512q5yt75uv14d6v6_19213042_chewsl_Small.jpg
1992年农历新年间举办的海燕巨星演唱会特刊。

海燕开始时的票价是3元、4元和5元三种,维持了三四年后就调整为4、5和6元,也维持了三四年后改为6、7和8元,直到结束营业为止。

资金来自于机场餐厅盈利

zb_0121_cj_doc7e512q8t9af19tpbr3h9_19213106_chewsl_Small.jpg
←1971年2月6日海燕开幕首晚盛况。

本地三大世界——大世界、快乐世界(后改名繁华世界)和新世界都有歌厅艺人表演,如红极一时的上官流云、窦金华、王沙、野峰、庄雪芳等人,其中以新世界的新生歌台最为出名。

1971年开锣的海燕歌剧院在上世纪80年代初熄灯落幕。

纪利男念兹在兹,曾在宣传海报上写下心情感言:“我爱海燕,我们怀念海燕,海燕让我在此生根,在此成家立业,29岁的小伙子变成白发苍苍老翁,我唯一的心愿是希望有一天还有此舞台盛会,也期盼有同样心情的海燕之友来参与这次30年来的一次相聚吧!”2016年10月4日下午2时38分,纪利男因肝肿瘤在台大医院逝世,享年76岁。

话说海燕觅得乌节路当年的印度尼西亚大使馆的大礼堂作为歌剧院院址,合约租期10年。就在几近开锣营业之际,海燕大乐队指挥纪利男发现舞台的缺失和设计失当,必须拆除重建,就将此事告知王德南,经过一番解释,获得王老板的同意,也因此获得赏识。

此外,除了这首《海燕之夜》,老夫子也和纪利男合作,由他写词,纪利男作曲,曾经风靡歌坛,许多歌星传唱的《濛濛雨》!

是的,当年的海燕每年最少都有一场户外演出,就在我国国庆日。那天,海燕例必休业一天,把演出场地移到芳林公园,免费提供优质歌舞剧表演,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当时负责编写剧本的有夏心、凌峰、廖一鸣、康丁和周游等人。

除了舞台设计上的缺失外,开张的第一场演出,也是场面混乱不堪!

回溯70年代初的本地歌剧院,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海燕;虽然她在狮城的岁月仅此10年,但海燕的节目安排、歌星阵容,和她带给观众欢乐的小小剧场和歌舞剧,在那一代国人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官萍在纪利男的回忆录《音乐人生——纪利男生命的交响乐章》里,针对此事就有这样的叙述:“他(指纪利男)说这个舞台不知道外国人是怎么设计的,乐队排坐在中央舞台上,歌星站的升降台小得像脸盆,会摔死啊!整个舞台也不够宽,我们是要演歌剧,所以要把原先的乐队台座拆掉,改移到舞台旁侧,因为歌剧演完是要下幕的……因为这个舞台一开幕就是要用10年,如果发现有问题不打掉重做,照常开幕演出,中间是不会有时间停下来整修的。”

娱乐相关行业涌现

除了每年的国庆日户外演出,还有1971年8月26到28日的“七一群星会”,所得捐给国家剧场信托委员会基金。1974年12月7日为克明学校筹募修建基金义演等等。

莫公回忆道:“我们当时的演出时间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每晚两场,每场两小时,两个场次间距15分钟,所以第一场从晚上7时30分开始,第二场则从9时45分启幕。星期六加演12时的午夜场,星期日和公共假期则多加下午3时场。”

重拆舞台确保艺人安全

海燕的创立,据莫公的回忆是这样的。他说:“开办海燕的第一桶金是来自我们家族经营巴耶礼峇机场旅客餐厅所赚到的,和五姐夫王德南的注资。”

1971年2月6日海燕开张营业。当时的艺人阵容浩大,有来自港台新马的仲珍花、孔兰薰、孟婷婷、余天、康丁、珍妮、洪燕萍、长伸、高丽珠、徐风、夏萍、陈琼美、黄小莺、罗江、张荔、刘朗、李秀龄、上官萍、方云、白云、珍贝姐妹、林松义、李龙、李静美、夏心、珊珊、姚炜、陈今佩、张明丽、陈曼苓、海伦、陶仪、黄秋田、黄映明、莎莉、张清扬、恺君、蔡一红、顾秀琼、杨小萍、忆如、谢宜芳、鲍立、骆艳丽、苏哲、罗琼芳、张炜(司仪)、双燕姐妹、樱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