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的创作路途,丁之屏将眼光置于公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如学校教育、人口老龄化、社会道德及青年求职等。特别是1960年代,新加坡独立之后,丁之屏的作品数量非常可观,有小说集《残梦》《忧郁的眼睛》《鳄鱼潭边的恶梦》等。他的小说不乏提醒人们世道险恶,如《笔友》中叙述刚踏入社会的员工被“笔友”骗钱的故事。
1920年出生于中国的丁之屏,原名刘宁,广东潮安人;于1936年移居新加坡,曾担任店员、书记、影业机构宣传主任等工作。
丁之屏在1982年出版《猛龙过江》,又回到具有社会劝谏意味的写作模式,主角为骗子导演司徒聪,假借建立本土电影制片的名义行欺骗之实,在新加坡致富后无功而返,却引得众人怨声载道。“我希望以后能够写出一些更有意义和成熟的东西,使我在文艺领域里能够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责任”。这一句话是丁之屏在1962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残梦》中的前言。可以知道的是,丁之屏实践了自我的文学理念,写出能振兴羸弱社会的新华作品。
小说集《忧郁的眼睛》是1969年出版,全书分为两辑,第一辑收录短小精炼的小说,主要描写城市生活的种种,第二辑则写下两篇动人的爱情故事《忧郁的眼睛》和《断了弦的竖琴》。《忧郁的眼睛》与之前提及的小说大有不同,在浪漫之外也多一分淡淡的忧伤,叙述男主角李明认识酒吧女梦如,两人相爱。然而,梦如意识到李明开始堕落,为了让男主角投向更“有光有热的地方去”,留下一封离别信就悄悄离开。
他战开始写作,以炮灰、司徒然、潘常光等笔名在《南洋商报·小说天地》《星中日报·星火》《总汇报·文汇》等报刊发表作品,创作文类兼及小说、散文、诗歌。丁之屏的第一篇作品《脆弱的心灵》以散文的形式书写,内容吐露自己移居新加坡的心声,发表在《南洋商报·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