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啸鸥的名字也在废名提到的14位马来亚作家的名单。作品中常展示出对新马一代的关怀。例如他在1930年在《叻报·椰林》发表的《火车驶过铁桥》便愤愤不平道:
出生于1909年的连啸鸥,本名连兴梓,其他笔名有曼曼、介亮、萧鸣等。他毕业自福建省立第九中学,在学生时期便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9年活跃于新马文坛,在《椰林》《狮声》《南洋风》等刊物投稿。
连啸鸥的诗歌中多对下层阶级的劳动群体表示同情,与当时盛行的新兴文学色彩彼此呼应。另外一首诗《都市与郊荒》则是同情橡胶园关闭后工人顿时失去工作的惨况:
连啸鸥后来移居印尼巨港,曾在印尼担任华侨总会秘书,在印尼过世。
新华文学小辞典
死在鞭苔下的工人说是命该注定!/饿倒在路旁的何曾有人过问一声?/这不平的社会根本就该捣毁!
在新马文坛活动将近20年的连啸鸥,在编辑方面尽力,培育出许多文学青年,推广新马华文文学的发展。
此外,连啸鸥也写过华文旧诗词,小说作品亦佳,如《爱的出发点》《莫妄想》等。
他曾担任《南风》编辑,参与过《南岛》旬刊的编辑,也曾暂代李铁民在《狮声》的编辑工作。在代编《狮声》时期,连啸鸥收集的稿件,与李铁民重视杂文不同,连氏偏重文学性,强调文学的质量。
英雄的马来亚,自然的爹爹啊!/印度人、马来人、支那人都曾做过你的“财神”/为什么呀,你一些也不留情?/一个树胶园关门,便有几千人变成饿龙?
连啸鸥曾投身教育,在1931年至1939年间在新加坡道南学校教书,也曾在印度尼西亚的吉里汶岛担任华文小学校长,后来便开始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