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从上面接受的东西,早晚会从下面出来;其间,它们得经由肠道。就像一旦我们不及时加油,汽车就会熄火一样,若饮食长期不周,肠菌也会给我们找麻烦。
细菌失控的影响
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数量庞大。肠道细菌,即所谓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对我们的健康和情绪有很大影响,大到越来越多的医学领域大声疾呼,人们应注意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德国弗赖堡大学研究人员们得到的结果是,他们通过用小老鼠做的一项研究确认:肠菌对大脑内免疫系统的保有功能不可或缺。
大肠就完全不同了。在那里,微生物军团会扑向小肠留下的所有一切:在蔬菜、水果、核桃和全谷产品中所含的纤维素。
我们的大肠细菌喜欢纤维素。人体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人体本身不知该拿纤维素怎么办。然而,不能消化绝不意味着没有用处!通过正确的饮食使肠菌不闹事是如何重要,对此,人们忽视久矣。像克罗恩氏症(Morbus Crohn)和溃疡性结肠炎(Colitis Ulcerosa)一类慢性肠炎,至少部分应归咎于肠道微生物菌群失控。
粘膜保护肠细胞并保护身体的其余部分不受肠功能紊乱的影响。一旦离开肠道,细菌便无所作为。它们是过度免疫反应和发炎的罪魁祸首。炎症绝非仅限于肠道。有窟窿的肠壁可在先天不足的人身上引发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虽说肠菌会尽可能适应当事人的饮食习惯,并使摄入的养分得到最佳运用,然而,若当事人总是往肚里填充快餐、软饮料和甜品之类低质食物,细菌早晚会闹事。糖分太多,纤维素过少,乃是一种恶劣的结合,致肠菌饿死,使菌群数量和种类疾速减少。
不过,并非所有细菌都会乖乖缴械——这可不是好消息!拿小老鼠做实验的结果证明,纤维素匮乏阶段,细菌会开始在肠粘膜上咬啮出窟窿来。
不过,谁要是长年损害自己的肠菌群,微生物们可不会那么快就饶了他。相反,失衡的肠道定值会以表观遗传方式保留下来,并传给下几代人。
经由消化系统的艰难旅行,不论是巧克力、坚果还是面包,最终似乎都呈现同样的面孔。其实,微生物菌群可绝不会让自己受骗:此食物非彼食物也。
(德国之声中文网)最多可达100万亿个——人体内就有这么多细菌。这便是我们要谈谈大肠、小肠及其居民的一大理由。
在约长6米的小肠内,酶将糖、蛋白、脂肪等以不足一微米大小的食物微粒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它们经由小肠壁进入血液。与大肠相比,小肠几近无菌。细菌在此对宝贵营养质构成挑战,而人体本是要借助胆汁、抗体及抗菌质,不使细菌兴风作浪。
在纤维素分裂过程中,那些微小的肠道居民们生产出作为小胶质细胞营养物的短链脂酸,亦称为巨噬细胞的小胶质细胞保护大脑抗击细菌和其他入侵物。研究人员相信,一旦这些秩序的守护者饿死,便等于替罹患失智症和多发性硬化症一类有损于神经的退行性疾病敞开了大门。
因此,弗赖堡的科学家们认为,他们的这一研究结果彰显出合理饮食对健康的意义——不仅是对肠子的健康,而且,最终也是对大脑的健康。
“粪便移植”疗法管用
一块巧克力、几个坚果、一片面包。一旦吞下,所有食品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它们经由食道来到胃里,然后进入小肠。在那里,各种好吃的食物早已细小无辨。
除饮食调整外,患者还应接受细菌疗法,比如,微生物菌群移植。治疗过程中,病人体内被注入从健康人的粪便中采集的肠菌,有80%以上的成功率。总而言之,下回进餐时可要顾及到肠道内的居民们啦。的确,没人愿与它们为敌。
作为细菌养料的纤维素
恐怖情景实在不少。不过,倒也有一个好消息:健康饮食可对肠菌数量和种类产生积极影响,并由此减轻以至消除某些病患。饮食调整后数小时,肠道微生物菌群便会有所恢复。
血糖症、身体超重、过敏症,以及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心脏病和癌症都被认为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衡有关。即使是我们的心理也受大肠的遥控:若微生物菌群状态不佳,离罹患忧郁症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