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巾女工,省食俭用,以饭粥为主,菜肴简用。爸妈老实经营,用的是新鲜食材,如今想来,当时生意可谓兴旺,但利头却是微薄。

每当红头巾大军来临前,我们一家如临大敌,严阵以待,准备好一锅锅热腾腾的饭粥和一盘盘菜肴,然后以兴奋的心情等待那身着深色粗服,头裹红巾的建筑女工的到来。

红头巾大军过后,我们一家大小背着渐暗的火水灯,收拾档口留下的一片狼藉…

虽然人人都为生活糊口而奋斗,但建国一代当时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不经意地走上了建国之路。

我国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时,爸妈是市中心老巴刹附近的街边小贩,贩卖米粥菜饭。记得当时附近的市容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巴刹附近的许多矗立了50年的旧高楼大厦,就是在建国初期开始拔地而起的。当时的建筑工人,不少是如今已经老去的红头巾。

天色一开始昏暗,穿束一致的女工,就像整齐的军队,就会从笔直的文达街远处缓步到来。一番嘈杂过后,档口备好的饭粥菜肴不消片刻,都被一扫而空。

但他们还深刻地记得,大批的红头巾建筑女工曾经光顾他们的小贩档口。我告诉爸妈说,那是在建国初期,他们为红头巾解决了伙食的问题,方便她们工作,间接地在建设新兴的新加坡出了一分力。

大队的红头巾女工,每在傍晚天色渐暗时,远远地从建筑工地放工回家,沿着老巴刹旁的文达街走来,就停步在爸妈的档口用晚餐。

八九十岁的老爸妈属建国一代,不很清楚自己在建国过程中曾扮演过什么角色。

街边小贩多靠一家大小,在没有水电供应的简陋档口打拼。当时我是在附近的小学读书,放学后,一定要到档口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