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封,便大大地愣住了。

啊,是外祖母的遗著呢!

寻常百姓售卖流通于黑市的金盾,赚点佣金来维持生活,为什么日本特别宪兵部要如临大敌地逮捕售卖金盾的人呢?原来那不是普通的金盾,而是当时的抗日组织136部队秘密差人送到市区去辗转找人售卖的,旨在用卖得的钱来换取日本军用票,借以从事谍报活动。日本特别宪兵部早就怀疑幕后有一个庞大的组织在操纵金盾的买卖,因而展开了跟踪与逮捕行动。

任职于吉隆坡报社的陈瑜莹表妹在“序言”内指出,她在2016年决定到外祖父陈同福在中国成长的村庄——厦门市的集美区和同安区追溯家族祖源时,无意中在外祖父的遗物里发现了一本剪贴簿,里面贴着祖母潘君莪在报章上发表的一些作品。她仔细阅读之后,深受感动,而朋友们在阅读之后都给予正面的评价。这时,一个念头突然窜了出来,她想为九泉之下的祖母(注:表妹是内孙,她的祖母即是我的外祖母)出版一部书,让更多人知道那个时代妇女的生活状况与思想内涵。于是,她到新加坡档案馆去,收集了更多祖母曾发表于报刊的文章,自行翻译成英文,然后,以中英对照的方式,为祖母出版了这一本珍贵的文集。

日本宪兵把她囚禁在一个地方,软硬兼施地审问她:“在最近几个月,总共买卖过多少金盾?”她抵死不认,审问者勃然大怒,恐吓她说:“哼,你这贱骨头,非打不招,你以为你是女人,就不打你吗?我们随时可以拖你到后面去灌水,或杀死你,你比男人更狡猾,简直不像个女人……” (二之一)

外祖母以第三人称的“她”,写了自己在日据时期因为售卖金盾而被日本特别宪兵部逮捕扣留的真实经历。

封面,是外祖母坐在书桌前写作的优雅身影,书名是《当一只海龟哭泣的时候》,书内收录了外祖母以原名“潘君莪”发表于《南洋商报》和《新妇女月刊》的13篇作品,小说和散文都有。

外祖母售卖金盾,母亲曾有参与;外祖母在家被宪兵队带走,母亲在现场目击。隔了许多年以后,当我撰写《父亲与我》一书时,便根据母亲巨细靡遗的描述,写成了《金盾的秘密》一文;然而,外祖母被宪兵队拘捕后囚禁审问的实况,我却一无所知,当然也就只字未提。现在,外祖母的这一篇纪实作品《通过鬼门关》,正好填补了这一部分的空白。

我一篇一篇津津有味地翻读着,当我读到《通过鬼门关》一文时,眼珠突然脱框而出,久久收不回来。

上个星期,突然接到了表妹陈瑜莹寄来的一部书。

不明内情的外祖母一心只想靠转卖金盾来改善生活,但却被宪兵队盯上了,逮捕了,卷进了生命的这一场大风暴里。当时连同潘君莪一起被捕的,还有其他20多个售卖金盾的人。

根据外祖母在1946年完成的这一篇作品《通过鬼门关》中透露:在1944年8月8 日早上,来自日本特别宪兵部的三个宪兵突然来到了她家里,把她押走。这时,她的两个女儿泪下如雨,三个儿子则露着紧张而悲怆的神色,呆呆地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