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新加坡马来教师公会主席,“50年代作家行列”的秘书和会长等职,也曾担任“世界诗人大会东南亚区会”理事(1989-1991),主编过多份文学刊物和团体会讯。
他也说,南大的马来/印尼研究系从1968年开办到1973年。当时政府令该系的申请者转去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马来研究系。廖裕芳博士也被转去该系任教。那些印尼讲师教授则全部被令回去印尼。
他也因敢于直率批评社会备受争议,这从他出版的长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以《失去一切的村长》为例,已出版英文译本;内容描写我国南部岛屿之一的色比当岛村长苏勒,被逼迁移到新加坡本岛组屋后,非常担忧家人的前途,怀念他心爱的小岛,悲伤自己失去一切;他挣扎着要回去过简朴安宁的乡野生活。这部书的社会批判性非常强烈,马来文和英文版本都受到欢迎。
他那个班学生20多名,大都是马来人,有来自桑尼拉乌达玛中学的毕业生,也有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学生,大家都相处得很好。1971年毕业时,他们获颁文学士学位。
读南大“获益良多”
苏叻曼第一篇短篇小说刊载于1954年的《宝石》月刊,题为《去和来》(Pergi Dan Datang),动人地写出当年马来穷困家庭的困苦和悲哀,自此他与文学创作结下不解缘。
苏叻曼是目前我国马来文坛最重要的前辈马来作家。他也是著名的马来教育家、社会领袖、诗人和作家。
苏叻曼说,他之所以把上述文集取名《回归马来回归回教》,“因为我明白,作为写作人,尤其是文学创作,只是生活的过程罢了。生活的意义是: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真主应尽的义务。”
出版苏叻曼·马卡山文集
他说,读南大“获益良多,除了增广知识,也因持有学士文凭,被挑选到教育部任马来语/文学视学官,后来任马来及淡米尔语课程副主任,再晋升为教育学院讲师,直到1985年退休。接着又任兼职讲师到1995年才真正退休。”
《短篇小说集1955-2012》收集他已出版的八部短篇小说集的100多篇短篇小说。
面对目前新加坡马来语文的状况他很感失望,但他也欣慰现在新加坡有三所大学设马来语文系,即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跃社科大学。
他说:“很出名的,可能是邀我一起去读南大的Joseph Ng。他后来当了蒙克山中学校长,后又被借调去文莱担任文莱全国中学马来文课程顾问。此外,Zainol Haron 和Md. Taha Jami等也各有所成。”
苏叻曼是个写实派多产作家,写作题材广,但大都围绕着马来社会面对的种种挑战,包括种族、身份、多元文化、国家认同和国家独立等敏感课题。
他曾获颁东南亚文学奖、马来群岛文学奖、新加坡文化奖及马来文坛最高奖项敦斯里拉朗文学奖等;也曾多次赢得新加坡书籍奖和文学奖,有时则当文学奖评审委员等。他是与新加坡马来新诗之父马苏里(已故)、马来文化巨人玛士(已故)齐名的老作家。
问他那个班的毕业生,除了他在马来文坛取得辉煌成就,还有谁表现很突出?
他领着我走向停车场,要把他的南洋大学毕业照片交给我。以便我撰写他的南洋大学学习生活和文学创作奋斗史。
1968年,38岁的苏叻曼,在执教中小学18年后,与瑞士村中学的华人同事Joseph Ng一起报读当年南洋大学新开办的马来/印尼研究系(Pengajian Melayu/Indonesia),这之前南大只有现语系的马来文学科。他修读的课程包括马来语、马来文学、印尼文学、华文、英文、政治理论初阶及东南亚历史等。他们的教授包括Cham Jee Sioem、Slamet Muliyono、廖裕芳博士等新加坡和印尼教授和讲师。
两部巨著中有他获得新加坡书籍发展理事会颁发的多个书籍奖作品。他最早的得奖作品是长篇小说《没有出路》(Tak Ada Jalan Keluar), 赢得1958年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的佳作奖。
望着持拐杖急步前行的马来作家苏叻曼·马卡山(Suratman Markasan),我大感钦佩。他已88岁,但坚持步行、开车,还继续创作长篇小说写文章,精神昂扬。
2010年他获颁新加坡文化奖时,便利用8万元的奖金出版苏叻曼·马卡山文集《回归马来回归回教》(Kembali Ke Akar Melayu Kembali Ke Akar Islam)。《回》共四部,分别是《短篇小说集1955-2012》、《诗歌集 1954-2011》、论文和研讨会报告书、演讲稿和访谈录。
1997年我也曾给《联合早报》的《文艺城》写过对他的专访《马来小说家苏叻曼·马卡山 逆风走文学大道》。当时我已非常敬佩他对文学写作的坚毅精神。
马来作家苏叻曼·马卡山已88岁,仍坚持步行、开车,还继续创作长篇小说,写文章,精神昂扬。
60多年来,他已创作300多首诗歌,100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100多篇论文和研讨会报告书,以及100多篇演讲稿和访谈录。
88岁的苏叻曼仍然活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及世界文坛,常出席文学会议,提呈文学报告和发表专题演讲或朗诵诗歌等。他的足迹踏遍东南亚、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
早在1992年,我已翻译过他的短篇小说《黑面纱女郎》(Perempuan Kerudung Hitam),后来收集在我出版的短篇小说选集《河上风云》(Di Dada Sungai Kelawang)。
敢于直率批评社会
他既写马来人的困苦悲伤,也常直言批判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他说:“我这样做是诚恳地希望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即使有许多人不喜欢我,我也会坚持我的立场。”
最重要的前辈作家
《诗歌集 1954-2011》收集着他已出版的10部诗集100多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