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明指出,人们倾向于申请知名企业或者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机构,这很自然,但申请人数过多却会使得面试机会减少,反而降低成功率。

杨莉明也说,许多提供培训见习机会的机构,要么乏人问津,或者没有人想去那里实习。“这些机构拿出了真心诚意想要提供培训机会,但没有人申请意味着它们连面试机会都给不出。”

她说:“我们鼓励申请者不要只看熟悉的名字,也要考虑申请自己不熟悉但提供培训计划的机构。”

参加培训计划的七成申请者,集中“瞄准”两成的职位空缺,但由于僧多粥少,一些人连面试机会都没有。人力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呼吁这些申请者多“撒网”,转而申请较冷门的机构。

杨莉明昨天也举走访的保诚保险为例,说保诚发现中途专业者通常都具备可以转移的技能,因此吁请雇主扩大视野,发掘中途转业者当中的“宝藏”,而不是只着眼于被认为可以更快适应工作需要的职场新鲜人。

一些机构想面试都找不到人

劳发局也指出,技能不匹配也是机构不愿意向申请者提供见习机会的原因之一,当局因此建议求职者,在个人履历中清楚描述个人技能,以及使用MyCareersFuture网站上的技能匹配功能,尤其是具备可迁移技能的中途转业者,这样一来,他们将能获得更多职业推荐机会。

劳发局也在就业情况报告中指出,获得面试机会的求职者当中,大多数最终将获得聘约。“人们应该考虑更广泛地提交申请,以及留意较少人申请的职位空缺,这些信息在职业前程配对网站MyCareersFuture上都可以轻松找到。”

比如,教育部招聘的起步级“专业发展专员”,就有76人申请,教育部的“媒体设计与项目开展专员”有32人申请。

劳动力发展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透露,培训计划的七成申请者集中“瞄准”金融服务业、资讯通信科技与媒体业,以及专业服务业。

记者翻查网站资料发现,能够吸引较多人申请的培训职缺当中,有不少是政府部门,在市区的机构也有比较多人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