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悦然的文章刊登后,李敏雯通过个人面簿回应,坚持早前观点,并建议针对学生的华文学习体验展开调查。
本地华文教育是否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华文感兴趣,近日在报章和社交媒体掀起一番热烈讨论,不少家长和学生投函《联合早报》交流版发表看法。
交流版于本月10日刊登华文报前记者李敏雯的文章《华文课程为何引不起孩子兴趣?》,内容关于她对本地华文教材过于枯燥乏味的看法和担忧,而之后一名小四学生郝悦然致函《学不好华文不能怪课本和教师》做出回应。
就读南华小学高才班的郝悦然认为,目前的课本内容并不枯燥,而且贴近日常生活,让她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华文。
据郝悦然的母亲向本报透露,女儿亲笔写下的文章原本2000多字,经她删节和稍作修饰后才投稿,但看法和分析完全属于女儿的。
记者尝试联系李敏雯和郝悦然,但双方不愿进一步受访。教育部至今未针对有关的议论课题作出回应。
李敏雯与郝悦然对华文学习传达的不同观点引来读者和网民的热烈回响。其中包括三个孩子的母亲蔡玉环,她致函早报,在题为《拿什么来拯救新加坡华文?》的文章中,指出学生华文水平没有进步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教材或教师,作为成人都有传承母语能力的责任。
许多网民留言称赞郝悦然年纪虽小,但文笔流畅和条理清晰。但文章也引起一些网民对执笔人的猜疑,网上留言语带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