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打雷是渔场的另一大忌,阿华奎笼曾被雷电击中,一星期停了两次电。

郑益华忆述,几年前的一场水龙卷把奎笼的锌板屋顶一片片卷起,掉落大海;渔船也被卷飞的木片弄损,重新整修花了上万元。

“我们不怕雨,我们怕风。风一吹来,会弄坏很多东西。”

人称“阿华”的郑益华,17年前在新加坡北部和马来西亚南部之间的柔佛海峡,开设海上渔场“阿华奎笼”,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养殖法。

郑益华(68岁)不疾不徐地穿梭在木板架起的走道间,检视渔网和发电器。

根据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预测,到了2100年,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新加坡海平面上升高达一公尺。若同时遇上极端涨潮和风暴潮,海平面甚至可能飙涨四五公尺,足以淹没三分之一的新加坡。

郑益华感叹:“有时候风雨太大,淡水太多,一些鱼耐不了。以前我放(养)一万条,会剩下9000条;现在放(养)一万条,有可能只剩5000条。”

郑益华解释,渔场屋顶铺了多个太阳能板供电,若被雷电击中,太阳能板和逆变器(inverter)就无法使用,只能依赖备用的发电机。

问郑益华是否担心海平面上升会影响渔场运作,他摇摇手,豪迈的笑声再次响起。

天天与大自然博弈,这天的暴风雨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他无奈笑说:“我们只能尽量安装避雷针,但有时也避不了,要看运气好坏。可以避免的,我们尽量避免;要是不能避免,也没办法。”

阿华奎笼里养殖的鱼类品种有石斑、鲈鱼、午鱼和红鲷鱼。产量多寡不只靠养殖技术,天气好坏也直接影响鱼只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海上养殖,有蓝天有风浪,阿华奎笼依然日日随着潮起潮落,漂浮在海上。

采访这天,下着滂沱大雨。

“我们这行业没办法,看天气吃饭就对了。”

“我不会紧张这些,到时我已经不在了,没管那么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