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建屋发展局采用多项策略提升居民的热舒适度,例如多数组屋的南北朝向有利于减少吸热,新组屋区的设计也会利用模型优化空气流通。

口头询问

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预测,40摄氏度的最高温可能在2045年发生;到了本世纪末,日均气温可能上升1.4摄氏度至4.6摄氏度。

傅海燕说,我国持续探讨气温上升对新加坡和人口的影响,例如解析促成城市热能的因素、测试不同降温策略的效果等。

她指出,政府公平看待三种情境,并探讨它们对新加坡这个热带岛国的具体影响。“我们有自己的气候模式,须进行详细的本土研究,而我们在未来一直这样做。”

傅海燕说,我国虽不曾面对像其他国家一样严重的热浪危机,却无法避免全球暖化造成的气温上升。“我们须继续与社群交流和共创解决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热应激发生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湿环境中,一旦人们体温超过40摄氏度就会中暑。

傅海燕回应议员补充提问时也说,未来气温预测考虑到三种情境,一是“一切照旧”,二是已有采取良好减排举措,三是假设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发电。

研究显示,在新加坡种植更多树木,能在正午时把周遭环境气温降低0.9摄氏度。陈杰豪说,政府会在全岛部署传感器网络,监测植树带来的降温效果,并把数据用以促进本地微气候研究,以及制定更好的绿化降温策略。

热浪席卷全球,新加坡也无法幸免于全球暖化的影响。政府正研究高温造成的热应激会如何影响人口健康,并继续致力于让组屋居民生活在舒适的温度。

全岛会继续种植更多树木,为人们增添绿荫凉意。气温较高的裕廊岛和实里达航空园等工业区已逐渐披上绿衣,“百万树木运动”至今在工业区种下了近9万棵树。政府计划到了2030年,把工业区的树木总数从目前的18万棵,增至约26万棵。

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接着阐述政府为邻里和社区空间降温的举措。

卫生部和永续部正合作研究热应激(heat stress)对人口的影响。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也与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定期更新工作场所指导方针。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在国会答复议员针对高温天气的口头询问时说,政府采用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加强社群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尤其当年长者和户外工作者等部分人口较容易受高温影响。

2045年可能出现40摄氏度

此外,政府积极制定有效的降温策略,一方面是为城市环境降温,例如结合更多绿地、更广泛采用有助降温的建筑材料等,另一方面则减少由人类活动产生的热能,例如推广使用更节能减碳的电动车等。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星期二(8月2日)在国会答复议员针对高温天气的口头询问时说,政府采用以科学为依据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加强社群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尤其当年长者和户外工作者等部分人口较容易受高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