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指出,有一些证据显示,大草场可能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柔佛苏丹及苏丹驻新加坡的代表天猛公商谈的地点,有关条约最终在1819年2月6日签订,允许英国在岛上设置贸易站。
在英殖民政府时代,大草场是少数开放让一般民众使用的场所。文物局在星期一发布的文告中指出,尽管大草场周遭环境多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它一直获保留为一个开放式的绿色空间。
新加坡武装部队退役中校崔文才(76岁)和穆克帝尔星(Mukhtiar Singh,75岁)应邀出席星期一的仪式。他们受访时说,大草场列为国家古迹,对他们来说有特殊意义。两人都在1966年参与首场国庆庆典,并在2015年的金禧庆典,加入怀旧检阅礼队伍,接受检阅。
唐振辉说,大草场上没有任何实体建筑,但这个开放式空间承载着新加坡人和新加坡的共同回忆,曾有几代人聚集在此见证新加坡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大草场如今仍深受人民喜爱,是一个庆祝节日、举办体育和休闲活动的热门场所。
在新加坡还未独立建国前,本地华社也聚集在大草场,为社群所关注的事件表示庆贺或抗议。例如,本地华社在1945年9月15日曾举行胜利游行,庆祝中国抗日战争胜利。1963年10月7日,约500名南洋大学学生曾在大草场示威抗议,他们认为政府不公平对待大学和大学领导人陈六使。
政府大厦前大草场见证了新加坡重大历史事件,也承载着几代人民的共同记忆,在8月9日新加坡庆祝57岁生日这天正式列为本地第75个国家古迹。
政府是在2019年8月,首次宣布有意将大草场列为国家古迹。国会去年11月修订《保存古迹法令》,扩大对古迹的定义,让曾经拥有或目前仍存有人文活动的场所,包括像政府大厦前大草场这样的开放空间,也可获保存。
大草场见证我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包括1945年庆祝日军投降的胜利游行、1959年尤索夫依萨宣誓就任成为新加坡首位国家元首、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宣布合并,以及1966年新加坡首届国庆典礼。
本月推出系列导览活动 提高公众对大草场认识
文物局本月起推出一系列导览活动和互动游戏,提高学生和公众对大草场历史意义的认识。
“大草场列为国家古迹后,将如同现在一样继续受保护,不会遭到任何可能改变它的特征和意义的改建或更动,让它继续作为一个供新加坡人互动交流的社区空间。”
1966年6月加入武装部队的崔文才说:“当年首场国庆庆典,我们的列队从大草场步操三公里至尼路,沿途公众首次看到我们穿的军装都异常兴奋。我们也感到非常光荣。”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星期一(8月8日)在国家文物局与国家美术馆举行的仪式上正式宣布这项消息。他在致辞时说,大草场将是我国首个列为国家古迹的空旷绿地。
新加坡在市中心保留一块大草场的想法,可追溯至本地首个城市规划蓝图,即1822年和1823年间,按莱佛士的城市规划愿景绘制的“杰克逊计划”(Jackson Plan)。这个空间那时称为“开放广场”,后来陆续被赋予不同名称,直到约1907年才被称为“大草场”(Pad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