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歧视可以是直接或间接方式,如公司是否有特定政策导致雇员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或因雇员个人因素如种族、宗教、年龄、性向、婚姻状态等,让他们在工作上有不好的经历。
结果显示,1000名受访者中,有高达55%曾遭受至少一种形式的职场歧视,而特定群体如少数族群(89%)、残障人士(78%)、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68%)及女性(58%),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AWARE)星期二(9月20日)发布与市场调查机构Milieu Insight合作进行的职场歧视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三种最常见的职场歧视是:公司没有提供无障碍空间或落实灵活工作安排,使员工无法兼顾家庭责任;对应征人选设下特定条件的招聘广告;以员工怀孕、行动不便或健康欠佳为由,在考核时给予差评或不升职。
根据劳资政公平雇佣守则,雇主不应以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婚姻状况和家庭责任,或身体残障与否,作为征聘和遴选雇员的考量。李显龙总理去年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政府计划把公平雇佣守则纳入法律。职场公平劳资政委员会预计在今年内完成检讨并提交建议。
协会自2019年起提供职场骚扰和歧视咨询服务,投报案例呈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接获59起投报,同比增加15起,也比2020年同期的26起增加超过一倍。
职场公平劳资政委员会 料今年完成检讨提交建议
本地有超过五成雇员在过去五年曾遭受职场歧视,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受害者会对外求助,而且不论发声与否,最终会有近三成的雇员选择辞职。
在遭歧视的员工中,只有46%会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上司、同事或人力部等外部机构求助。其他人则认为歧视事件不严重,或不相信当局会采取行动,或证据不足而保持沉默。
内部通告发出约一星期后,妮美拉发现自己怀孕,向上司要求居家办公,其间也因严重并发症须住院治疗,但她自认仍尽职完成工作。不过公司一名经理却向其他同事抱怨她怀孕后效率不佳。
妮美拉说,在职场经历宗教和性别歧视让她备受打击,特别是她所服务的是一家社会企业,理应对员工更宽容。这家企业目前已结束营业,她回到企业总公司其他部门工作。
20多岁的妮美拉(化名)在一家社会企业工作三年,负责线上课程事务,全公司仅她一人是戴头巾的回教徒。她指去年底人力资源部发通告,以维持专业形象为由,禁止员工戴宗教头饰。她对负责人力资源的同事明知通告仅影响她一人,却不选择私下沟通的方式感到失望,并强调不曾有顾客或学生投诉她戴头巾影响工作。
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执行董事林淑美在线上记者会指出,调查结果可供政府未来在立法遏制职场歧视行为时作为参考,尤其是之前较少关注的间接歧视,如公司制定政策禁止回教徒女员工戴头巾。她强调,职场歧视会对受害员工的职业生涯带来显著打击。
这项线上调查在今年7月至8月间,访问了1000名16岁以上的上班族。许多曾经历职场歧视的人认为,种族(41%)、年龄(35%)及性别(23%)是遭歧视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