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渔场的可持续性努力也包括对废弃物的处理。在海里养鱼,饲料和粪便都会造成海水污染;在陆地上养鱼,不只可以避免将污染排入海洋,也能通过过滤技术,再循环使用超过95%的海水。
采访当天,渔场的三个新鱼池正在装修。建成后,Atlas Aquaculture将有13个鱼池。
除了跟小鱼交朋友,王业凯的另一个职务,是研究鱼苗孵化。“有了自己孵化的小鱼,我们就可以不再依赖进口,产量就再能提升。”
如果我们能将陆地渔场做好,就能将我们的技术和知识带到其他国家,也能将新加坡养殖的鱼卖给它们。
——王业凯 Atlas Aquaculture 助理经理
延伸阅读
不过,比起产量提升,王业凯认为本地孵化更关键的是能减少鱼苗运输途中的碳足迹。
去年从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商业与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王业凯今年1月加入Atlas Aquaculture陆地渔场,现在是孵化部门的助理经理。
此外,顾客订购鱼时不要的鱼骨、鱼头和鱼内脏,也能集中回收,制成种植业的肥料,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跟随王业凯经过一公尺的鱼苗养殖池时,小鱼在水中腾跃,仿佛在欢迎他的到来。“这些小鱼已经认识我了。”他笑说。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占地2.1公顷的渔场目前只养殖了四种鱼和两种虾,当中的龙虎斑和金目鲈是常见热带鱼,既可减少进口鱼苗产生的碳排放,又能缓解本地野生鱼过度捕捞的问题。
24岁的王业凯对新加坡农业发展也充满信心。
虽然新加坡的陆地渔场不多,但王业凯相信以后会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