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可能会伴随我一辈子,但是我相信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以前克服过,现在也能克服。”
《联合早报》在2023年6月推出了三集视频系列《心晴》,聚焦心理健康课题。每集故事叙述一名年轻人如何在生命低谷遭遇心灵风暴后,对抗心魔、重建自信,找回心的晴朗。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拨打百仁中心热线6655-0000或8823-0000预约辅导服务。热线服务时间是上午9点至傍晚7点。
不过,每当伍靖敏步入新的生活阶段,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焦虑又会重新袭来。
这项由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心理卫生学院展开的调查也发现,在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的青少年中,只有15%的人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正视诊断,说明许多人并未接受治疗。
家人一路相伴
伍靖敏至今虽然还没完全摆脱焦虑问题,但在家人、朋友和心理学家的支持下也渐渐找到了应对方法。更重要的是,她不再逃避与恐惧,勇敢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延伸阅读
小六会考期间,伍靖敏在数学试卷开考前崩溃大哭,不肯入场考试,陈慧慧才意识到女儿的心理健康可能出现状况,所以决定带她寻求专业帮助。
10岁那年,伍靖敏的一句话让母亲陈慧慧(52岁,药物公司企业服务总监)感觉女儿有点不对劲。当时,母女俩正在看报纸,报章内容是关于有自杀倾向青少年的症状。伍靖敏指着报道上的症状,对妈妈说:“我也有这样相同的感觉。”
在这场长期与焦虑抗争的过程中,家人一路陪伴伍靖敏成长,是她最大的支持者、最坚强的后盾。伍靖敏的父母发现她的心理健康亮红灯后,即时带她求医,得到了妥善的治疗。为了强化伍靖敏的心理建设,他们以鼓励性的方式教导她,为她塑造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年幼的女儿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让陈慧慧感到担忧。“她每天一踏入家门,我一定要看她一眼,确保她没事。”
《联合早报》早前报道,本地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因为面对心理健康状况,平均一年缺课24天,学习成绩也下滑约63%。参与调查的991名家长反映,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影响孩子学业,也导致他们其他的日常活动能力下降。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活在他人的眼光里,有时让伍靖敏忘了自己是谁。
周荧柃说:“当孩子开始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比如原本爱说话的孩子突然沉默寡言,可能是为了掩盖他们的焦虑,这时父母就得多关注孩子。”
陈慧慧与学校辅导员积极沟通与配合,请辅导员帮忙留意女儿在学校的情况。得知女儿在学校里常常一个人待着,她很心疼。于是,她常鼓励伍靖敏多和同学交流,少些寂寞。
第一次见到精神科医生的伍靖敏只有12岁,被诊断患上焦虑症。
伍靖敏坦言,害怕社交和想要讨好身边的人使她不停徘徊于焦虑边缘。在生活中,她深怕无法满足他人需求,更害怕身边的人对自己感到失望。即使一些需求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不便,她还是会不吭一声。
“我会一根一根地拔我的头发,严重到头上出现一小块秃顶。”
抑制不住的胡思乱想,常常感到紧张、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严重时甚至会呕吐……这些是伍靖敏(24岁,药物公司实习生)12年来不断面对的焦虑症症状。
在中一升学时,她因为不熟悉新环境而感到焦虑,严重至出现呕吐症状,短短三个月内进出医院四次;在升上理工学院时,她因为社交和小组作业和的压力常常不知做措;在大学里,她同样因为课业压力而精神紧绷。
经过18个月的治疗,通过呼吸运动、定期写日记等应对方法,她的焦虑症症状有所缓解。
上小学时,伍靖敏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异常紧张。学校迟下课、无法完成作业、跟不上学业进度都会让她感到非常焦虑,有时还会默默流泪。年纪尚小的她当时无法理解自己起伏不定的心情,也不知该如何缓解情绪,感到压力时便开始拔头发。
摆脱不了的焦虑
“我很少会拒绝别人,我开不开心不重要,别人开心最重要。”
在曾让自己心乱如麻的焦虑中,她找到了一片属于她的平静。
如今,伍靖敏还未完全摆脱心魔。不过,她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与陪伴下,勇敢面对视焦虑,并找到了属于她内心的平静。 初见焦虑端倪 在成长过程中,她非常在意身边的人的看法,总是想要讨好每个人,导致焦虑在繁重的课业和朋友相处好的压力下悄悄找上门。
百仁中心创办人创办人周荧柃副教授受访时说,父母和孩子关系密切,他们的情绪和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状况,父母也往往是他们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