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他和负责爱心超市的基层组织代表正联系有经验的慈善机构,了解最合适的管理模式,同时物色有意长期捐赠的机构或善心者,确保货品供应稳定。

这不是一般的迷你杂货店,里头摆放的不仅仅是柴米油盐和日用品,还有邻里的温情与关怀。

住在宏茂桥二房式租赁组屋的他,一早骑着电动轮椅穿过几座组屋和马路到“Kedai”,在义工的帮助和陪同下,把饼干、牙膏、洗碗液、白米、米粉等放进购物篮。

负责芬维尔区事务的宏茂桥集选区议员颜添宝受访时说,为方便行动不便的贫困居民上楼选物品,他们将在这座两层楼的建筑物旁增建电梯,把二楼改装成超市,增添货架。所有装修由毗邻的龙南殿赞助。

叶汉荣说,除了爱心商店,把物品送到贫困居民家中的服务照常进行,以照顾行动不便或不知道有爱心商店的居民。

上星期六(12月9日)上午11时,57岁的残障退休人士黄清河第一次受邀到“Kedai”选物品。他六年前糖尿病发作截肢,无法继续当小贩,家中顿时失去经济支柱,太太身体又不好,儿子是送餐员,收入不多,常常需要慈善机构和社工不定期的帮助。

这家名为“Kedai”(马来文,意指商店)的迷你杂货店,位于宏茂桥3道第212座组屋底层的居民委员会中心内,对住在杨厝港的贫困居民而言,这是帮助他们减轻生活费的爱心站。

另一方面,住在盛港芬维尔区的贫困居民在明年也会有类似的自选物品服务。

盛港芬维尔 明年上半年将添爱心超市

另一受惠者朱春玉(51岁,清洁工)也喜欢这种安排,她拿出身份证给店里的义工确认受邀后,从店里选了饼干、绿茶和洗衣粉等。

“这种做法比送食物和用品更好,我可以选最需要的东西,像杀虫喷雾剂,以前都没有人送过。这里还可以选牙膏,我们都很需要,虽然不是很多,但可以帮我们省一点钱。现在什么都贵。”

受惠的居民属于杨厝港选区内的贫困家庭,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上午,他们轮流受邀到店里,从三个货架上的肉类罐头、沙丁鱼罐头、水果罐头、米、糖、盐、即食粥面、炼乳、牛奶、饮料、饼干、涂酱、牙膏、洗涤用品、厕纸等,免费选取15件物品。三个月后再评估他们是否需继续接受援助。

朱春玉和儿子从店里选了饼干、绿茶和厕纸等需要的物品,不必担心收到不会食用的即溶咖啡等食品。(沈康雄摄)

杨厝港基层组织顾问叶汉荣受访时强调,这种完全由居民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值得赞赏,而且货品是由居民而非大企业捐赠,体现邻里互助精神。

义工杨健(31岁,培训师)说,“Kedai”里的物品由附近居民捐赠。义工们会详细记录物品的进出量,再根据贫困者的反馈和需求,向有意提供赞助的居民募集。开店至今,受惠者已从初次的15人增至第四次开店的28人。义工们也将研究是否增设冰箱,提供更多食品选项。

“Kedai”里的物品都由附近居民捐赠,负责每月管理和排货的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义工。(沈康雄摄)

她认为,比起过去送到门前一袋分配好的食品和用品,能选择自己最缺少的日常用品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送一整袋是很不错,但里面一些食物我们不一定会吃,好像咖啡粉,我们不喝,只好送给邻居。”

按需取物的“Kedai”爱心商店并非首创,据了解,蒙巴登和武吉巴督也有类似的慈善安排。此外,芬维尔一带也将在明年开设类似超市,让住在盛港的贫困者自选需要的用品。

预料将在明年上半年开始营业的爱心超市,位于盛港西道51A的芬维尔ActiveSG健身房楼上。

负责管理“Kedai”爱心商店的杨厝港民众联络所义工李松明受访时说,从构思到今年8月首次开店,都是一群在冠病疫情期间组成的“居民互援互助”义工自发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