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主办的新加坡透视论坛(Singapore Perspectives)主题是“青年”。星期一(1月22日),论坛以三场线上座谈会拉开序幕,分别探讨当代青年的成长经历,人口老龄化、气候和科技等新趋势带来的挑战,以及影响青年福祉的因素。
蔡锦鸿在座谈会上汇报了“新加坡青年发展及路径选择研究”(Youth STEPS)于2022年最新一轮的调查结果。这项研究从2017年到2022年间展开六轮的调查,追踪青年在六年内的发展。
他说:“疫情导致人们的心理健康遭受打击,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有所恢复,但还是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关进耀也在发言时提到,疫情对低收入家庭的青年造成更大的影响。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娱乐,四方面一贯面临的问题因疫情而加剧。例如,低收入家庭房子本就不大,疫情不能随意出门,加剧了这个问题,导致他们完全缺乏私人空间。
延伸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的生活满意度会下降,但数据也显示,他们的复原力也会随之上升。对于年轻人来说,生活确实艰难而充满挑战。但是,即使外部环境给青少年制造更多混乱,他们内心却能越加坚强。”
其中一项调查衡量青年对人生的满意程度。调查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作答者得为五道问题打1至7分:我的生活大致上接近理想、我的生活条件很好、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得到了生活中我想要的重要东西,以及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几乎什么都不会改变。
陈仁德在发言时谈及青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全国青年调查的数据,在2019年,52%的受访青年的心理健康处于良好或非常好状态,2020年疫情期间下降至35%。2021年和2022年则渐渐回升,分别为39%和40%。
计算出来的平均得分结果显示,2017年的青年人生满意度为24.4分,过后的三年逐年下滑至2020年的21.8分。蔡锦鸿说,2020年是疫情暴发的第一年,过后的2021年和2022年则略微上升,分别为22.4分和22.7分,但没有达到2017年的分数。
疫情期间失业对青年的影响是疫前三倍
蔡锦鸿说,这显示在疫情期间失业对青年造成的影响是疫情前的三倍。
首场座谈会以“当今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子的?”为题,邀请了全国青年理事会副总裁陈仁德、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蔡锦鸿,以及特拉华大学助理教授关进耀为嘉宾。
蔡锦鸿指出,外部冲击和危机会加深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平等,疫情尤其对弱势群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工作、教育和婚姻对青年来说仍然很重要。因此就业机会、社会流动性和婚姻等问题仍应是制定政策的优先事项。
青年心理健康情况在冠病疫情期间恶化,疫情后一年里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像疫情这样的外部冲击对弱势青年的打击尤其大,因此创造就业和教育机会仍是重要的政策考量。
疫情也加剧了失业对青年的影响。2017年至2019年,若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生活满意度降低约4.6%。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面临相同情况的青年,生活满意度会则下降更多至14.2%。
此外,疫情还扩大了持有学位者和较低学历者之间的福祉差距。不过,步入婚姻所能提高的生活满意度,疫情前后数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