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个人的出生背景如何,我国的制度要让每个人都怀抱有能力向上的希望。唯才是用制度须认可更宽泛定义的才能,成功的定义不单是个人的物质成就,每个人都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贡献。只有当有成就的人也负起责任回馈社会,我国才能建立一个更可持续的唯才是用制度。
针对高博德提出我国不如其他一些国家更重视“手艺”行业,陈振声呼吁企业带头推动改变,从人力资源和招聘程序着手,不要一味地单看学历。
Access新加坡去年中针对1000名公众进行调查,其中51%认为我国社会在过去10年变得更加不平等。陈振声在回答主持人、星展集团总裁高博德(Piyush Gupta)有关个人经历的问题时说,没有一个社会能做到让人人都有平等机会。实际上,我国为较弱势的群体做得更多,支持他们向上。
针对有部分人提出唯才是用制度的不足,陈振声认为,制度本身没有问题,重点是才能的定义不能过于狭隘。“如果每个人都在追求同一个标杆,那我们就无法建立一个拥有不同强项的坚韧社会。”
陈振声强调:“成功的人应意识到他们的成功不单靠自己的天赋,也有赖于社会的制度……越成功的人,越有责任回馈社会,我们才可以打造一个更可持续的唯才是用制。”
制度也须贯彻“持续的英才”(continuous meritocracy)精神,认可人们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发挥所长。此外,成功的定义也应扩大至集体贡献,而非个人成就,认同每个人都能尽一分力回馈社会。
陈振声以自己来自单亲家庭的成长过程为例说,他年少时未必享有其他人所拥有的,但他专注于自己能做的,相信只要肯努力,就能争取机会。我国的制度必须持续让较弱势群体有这种“超越自我”、有能力向上的希望。
延伸阅读
教育部长陈振声星期五(4月5日)出席非营利组织Access新加坡首次举办的社会流动性研讨会时,在炉边对话环节提出对社会流动课题的观点。研讨会邀请政府机构、商界、慈善机构等代表参与讨论,希望打造更有助于社会流动的环境。
Access新加坡创办人兼执行董事程家轩指出,我国必须为较弱势背景的学生缩小“机会差距”,这些学生的家庭往往欠缺所需的资源和人脉,应趁早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该机构为此提出几项建议,如为弱势青年提供更多引导、鼓励企业支持青年栽培项目等。
家庭收入属最低25%阶层的本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简称PISA)中的成绩比经合组织国家表现来得好。陈振声以此解释,所谓的差距不是因为弱势群体表现不佳,而是较强的一部分人发展进度更快,相对而言就造成了差距。
越是成熟的社会越要防止因不同圈子导致的社会阶层化。“我们要如何建设一个社会,让弱势群体有信心:只要我肯努力,我也有机会发挥天赋?这是一项不间断的工作。”
“关键在于,我们要如何确保这个相对的差距不会越来越大……这不能单靠为弱势学生提供经济支援,也可包括实习机会等,开拓他们的视野。”他指出,企业等机构在这方面可扮演角色,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