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宜综合医院从上个月开始,让佩戴造口袋者入水进行康复治疗,是本地公立医院中率先推出这个疗程的。至今,已有两名结直肠癌康复者受惠,郑丽君就是其中之一。 

延伸阅读

积极乐观的郑丽君是病患支援小组的成员,不时出席医院举办的活动,分享个人经历。她说:“有病快点医,不要等,也不要怨天尤人。我现在生活正常,坚持每星期健走三次,保持健康。”

翁韵婷说,每位患者对于罹患癌症的反应不一,有些康复者最初对要佩戴造口袋生活,感到难以适应。她希望患者不要觉得自己是孤军作战,鼓励他们加入病患支援小组,与其他病友分享交流,彼此扶持。 

造口术指在患者的腹壁上开一个口,并将肠道衔接于此。造口通常很小,呈粉红色,触摸时不会感到疼痛。佩戴造口袋者只要经过适当调整和训练,也可正常生活,但许多患者对于入水活动如游泳心存疑虑,担心会导致造口袋脱落,或忌讳他人的异样眼光,因此都不愿下水。

水疗时长半小时至45分钟 主要目的让患者不再怕水

黄富枫说:“我们鼓励患者保持开放心态,来感受水中乐趣,把它当成是运动和在水中活动。”

结直肠癌康复者郑丽君(中)下水前,樟宜综合医院高级护士翁韵婷(右)会为她查看造口袋,确保一切正常。左为高级物理治疗师黄富枫。(李姿仪摄)

《联合早报》记者星期四(4月18日)走访樟宜综合医院,了解上述水疗法如何帮助患者提高信心,并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平衡感、关节灵活度和运动耐力。

结直肠癌康复者郑丽君(70岁)在2015年确诊癌症第三期,同年动手术后,须终身佩戴造口袋,她从此不敢游泳。如今,在樟宜综合医院的协助下,她重返泳池接受水疗。

每次水疗时长约半小时至45分钟。郑丽君在下水前,负责照料结直肠癌患者的高级护士翁韵婷会先检查她的造口袋一切正常。随后,高级物理治疗师黄富枫与郑丽君一起进入泳池,引导她做一些肌肉拉伸动作和水中漫步等。

接受水疗的患者无须会游泳,也可以穿他们觉得舒适的服装下水。整个疗程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患者不再怕水。黄富枫说,有意重新接触水中活动的康复者会在复诊时接受一系列评估,以确认他们是否适合接受水疗。那些有严重认知障碍、无法依照指令行事者,不适合接受水疗。

郑丽君已完成两次水疗,她说第二次感觉比第一次更好。由于当年做手术后从未到公共泳池或沙滩戏水,她说她还需要更多时间重新接触这类活动。她非常感谢医院的专业团队,协助她逐步建立信心。

结直肠癌在本地常见癌症中排第二。樟宜综合医院外科部门副顾问医生王能威说,大部分这类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无须造口(stoma),但有些人在术后须暂时或永久佩戴用以装排泄物的造口袋。

根据新加坡癌症登记处的2021年度报告,结直肠癌是本地第二号癌症杀手,从2017年至2021年,有超过4400人病故。

由于效果良好,院方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结直肠癌患者到院内一个特别设计的泳池接受水疗,为他们重新接触水中活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