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宜综合医院发言人指出,病患在急诊科接受的治疗消耗了大量资源,加上费用上涨,医院必须逐年提高收费,以维持急诊服务的质量。

本地八家提供急症治疗的公立医院过去三年来陆续上调医院收费。其中,急诊科费用上涨约18.5%至34%,远高于上一轮的涨幅。

各大医院之前在网站上刊登的门诊收费,只显示最低50%津贴后的收费。根据卫生部现有的要求,医院须依照现在介于30%至70%的津贴,公布津贴后的费用范围。

B2级病房所享有的最高津贴则从之前的65%提高到目前的80%,而扣除最高80%的津贴后,各大医院网站上如今刊登的收费,反而低于2021年的收费。

新加坡中央医院财务总监汪国安说,医院定期对资源展开评估,以让医院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继续满足新加坡人的需求。这包括确保医院拥有合适的人才、设施、医疗设备和科技。

除了急诊科治疗费,各家医院过去三年也调整了专科门诊费和住院费。

延伸阅读

《联合早报》对比八家公立医院刊登在网站上的各类收费,发现从2021年12月至今,所有医院都把急诊科治疗费调高21元5角至41元;目前的收费介于137元5角至165元。

急诊科一直是收费调整幅度较大的部门,其中拥有最繁忙急诊部之一的樟宜综合医院,收费上调33元,至165元,是八家医院中收费最高的。

国大医学组织旗下医院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黄廷方综合医院和亚历山大医院。

国立健保集团旗下的公立急症医院包括陈笃生医院、邱德拔医院,以及今年7月举行开幕式的兀兰医疗园。

C级病房收费上调16.3%至31.7%

根据《联合早报》早前报道,从2019年12月底至2021年12月,急诊科治疗费调高了6元至7元,增幅介于4.8%至5.8%。

邱瑞兰说,冠病疫情后面对的高通胀压力,是导致医院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这对医疗用品、设备、高强度清洁和水电费等成本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盛港综合医院发言人也指出,医院定期审查收费标准,以应对多年来不断上涨的医疗成本。

专科诊所门诊护理的新津贴框架则于2023年1月1日生效。津贴幅度从之前的50%至70%,调整为目前的30%至70%。

此外,为了服务日益增多的病患,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扩建也须花费一笔费用。国立健保集团旗下的医院在过去超过一年分阶段调整收费,以尽量减少对病患的影响。

卫生部从2022年11月1日起,为住院治疗落实新的津贴框架,把公共医院B2和C级病房津贴框架划一,但津贴幅度保持在50%至80%。急症医院住院治疗津贴也将按照每月人均家庭收入,而不是个人月入计算。

国立大学医学组织(NUHS)集团首席财务总监黄仕敏指出,国大医学组织定期审查医院收费,以确保医院能继续为病患提供优质和便捷的医疗服务,并同时考虑到运作成本和通胀问题。

在新津贴框架落实后,C级病房最多80%津贴顶限保持不变。与2021年的津贴后收费对比,现有收费增加6元5角至13元,增幅介于约16.3%至31.7%。

“虽然这些因素有时会导致医疗费用上涨,但我们致力于把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国立健保集团(NHG)首席人力资源总监邱瑞兰受访时指出,这可提高收费透明度,使医院人员能够更好地向病患解释门诊费用。

三大医疗集群:因医疗成本上涨 分阶段上调医院费用

黄仕敏说:“我们在过去三年里对收费进行了调整,以应对近年来较高的通胀压力,并在对病患产生的影响和保持医疗质量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我们的收费与其他医疗集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