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她为了适应这里的学习环境放弃了很多,但还是保留了唱歌这个爱好。她说,唱歌可以让她释放压力,有些歌曲的歌词似乎也在描写她的心情,帮助她走出坏情绪。

相反地,俊良和父母的关系则在疫情之后,因为联系减少而跌至低点。2019年,俊良的奶奶突发疾病离世,而由于家中还有两个弟弟需要父母照顾,当时只有10岁的俊良从此一个人独自在这里生活。

俊良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和自己一样独自在新加坡求学的学生。“我发现身边其实有很多外国留学生。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一定有人愿意帮助他们。我想通过这个采访让大家注意到他们,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给予一些帮助”。

当年,柬埔寨只有三人拿到这个奖学金。Judy顶着优异的学习表现来到新加坡,刚开始时也碰上不小的挑战。相比于家乡柬埔寨,新加坡的学习氛围更为紧张,老师会把握课堂的每分每秒。本地学生还可以修读高级华文或马来文课程,获得录取优势,这让没有优势的Judy感到更大的同侪压力。

对于其他许多向往出国留学的年轻人,Judy说:“我知道有很多人想要出国学习,但他们不知道出国求学的真实生活,所以通过这次采访我希望让他们知道,它的确充满挑战,但最终一切都是值得的”。

六岁小孩的念头,家人并没当成玩笑,而是认真思考之后决定支持。手续办妥后,奶奶就带着俊良来到这里就读国际小学。

俊良和父母的关系也回温。上个清明节他回到家中,再次站到奶奶墓前,心里百感交集。他对未来有迷茫也有期待。父母和他谈话,鼓励他,看好他,这给了他继续在新加坡求学的动力。

根据教育部和移民与关卡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大约有7万9300名外国人持学生证在本地求学。其中有不少是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没有父母陪伴,独自一人前来求学。

打台球和健身是俊良的爱好。这个过程需要100%的投入,让他能够忘掉压力。(视频截图)
Judy的弟弟来新加坡求学,部分原因是来陪伴Judy。他们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视频截图)

他们独自前来,有些是因为新加坡的生活费相对高昂,无法负担举家前来,有些则是因为家中还有其他小孩需要照顾,父母无法分身。小留学生独自前来求学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在这里面临的挑战却有相似。

今年15岁的刘俊良在新加坡读中三,2015年,他只有六岁时从中国广东第一次来新加坡旅游。当他走到牛车水,周围都是高楼大厦,让他感到“震撼”。那时候,他心里就产生一个念头:“我要来新加坡读书”。

点看视频,跟随《联合早报》的镜头,一起看小留学生们独自在新加坡求学的点点滴滴。

俊良参加了Aerodynamic Singapore Youth Flying Club,他对制作航模有浓烈的兴趣。比赛时看到许多航模同时起飞,带给他一种归属感。(视频截图)

与俊良不同,18岁的柬埔寨女生Judy Kuy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两年前她拿到亚细安奖学金,独自一人来到新加坡求学。

经历这次惊险的考验,俊良也未退却,继续留在新加坡,而且人也快速成熟。

Judy的弟弟Kokwing Kuy去年也拿到亚细安奖学金,追随姐姐的脚步来到新加坡求学。有了弟弟的陪伴,Judy越来越适应新的学习节奏和生活方式。

新加坡作为热门的留学目的地,凭借良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治安,吸引许多国际学生。

人在新加坡,她反而更常跟父母联系,分享自己的焦虑,有时还会发送自己流泪的照片。

她解释,如果父母察觉到自己不开心,但她又不愿提及,父母只会更加担心。因此,离家来新后,她和父母的关系反而更加亲近。

没想刚开始独自生活,俊良就进了医院急诊室,因为他不小心受伤,腿部伤口未愈合,在回国参加奶奶葬礼时受到感染。回到新加坡后俊良几日高烧不退,监护人将他送入医院。

由于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Judy如今唯一还维持的爱好就是唱歌。(视频截图)

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俊良最先遇到的困难是新加坡国际学生入学考试(Admissions Exerci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无法通过考试就不能拿到学生证,因此在刚来的一段时间,俊良换了几所学校,频繁搬家。

俊良考试受阻,是因为英语较弱。为了跟上新学校的课程,他在完成作业后额外花时间学习英文,有时躺下睡觉时已经到凌晨2点,第二日还要早起上学。

Judy经常到寄宿学校附近的商场自习,也喜欢和朋友一起逛街。这让她感受到求学之路并非独自一人,给予她很大的安慰。(视频截图)

他通过健身和打台球来排解压力,也结识了一些可以倾诉烦恼的朋友。他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可以控制的事情的话,我都就是百分之一百用自己的努力解决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