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鸿胜馆第五代掌门人谢炎顺(88岁)少时爱看连环书,对习武产生浓厚兴趣,因而拜入名师关文经的门下,一练就是半个世纪,如今身子依旧十分硬朗。(白艳琳 张俊杰摄)
1968年元宵节,鸿胜馆醒狮团在黑街(武吉士街)破“佛门阵”,吸引众多民众围观。(受访者提供)

鸿胜馆是本地唯一教授及推广蔡李佛拳的武馆,也指导舞狮技艺,武馆在芽笼15巷一个店屋的二楼。源自中国佛山的蔡李佛拳,结合多家流派的精髓,刚柔并济。开山祖师张鸿胜在1851年将这种拳法发扬光大,以他命名的拳馆成为各地凝聚乡情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鸿胜馆传承至第七代,杨子为(47岁)是其中一名得意门生。他自小爱看武侠片,因此拜入鸿胜馆门下,认为习武不仅强身健体,还可磨练心智,培养坚毅的品格。

然而,鸿胜馆与其他武馆一样,吸引新血面临难题。永久领导人何子发(72岁)坦言,各门派都到了瓶颈,亟须增加公众辨识度,与政府和学校集思广益寻找出路。“武术是否值得提倡,或者对社会有益?如果是,必须从上而下想对策,不是所有事物都会变成夕阳,要看是否花心思求变。”

谢炎顺说,武术和舞狮分不开,讲究基本功。“学功夫没捷径,品德同样重要。现在有的学生认为扎马步枯燥乏味,急着学招式,但底子不稳是很难继续下去的。学成后万不可在外面生事,这是武馆多年来坚持的。”

武打巨星李小龙(左)的父亲与新加坡鸿胜馆创办人关文经(右)因广东戏相熟,李小龙会唤关文经为叔叔。(受访者提供)

即将迎来创立60年的新加坡鸿胜馆,见证我国独立初期百废待兴到如今繁荣富强的进程。传统表演艺术逐渐式微的今天,像“蛇青”这般的青阵已没多少人晓得,鸿胜馆第五代掌门人谢炎顺(88岁)晚年仍积极培养接班人,与同道合力推广武术,盼薪火相传。

何子发说:“所谓人多好办事,前景还是明朗的。希望能有发展蓝图,像现代艺术一样提供奖掖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提供习武场地,振兴这个传统技艺。”

谢炎顺:学功夫没捷径 品德同样重要

60年的岁月承载着什么?是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花甲之年,两双手从共结连理到携手白头,几代人从白手起家到薪火相传,一个刚建立的贫穷国家蜕变成汇集各种梦想与机遇的大都会。我国在2025年迎来独立60年,迈入这新的一年,《联合早报》聚焦六个与新加坡同龄的故事,回望过去一甲子的风雨兼程,见证这个小岛国人事物的成长和变化,续写未来的无限可能。

延伸阅读

他说,武术不只弘扬中华美德,也训练体魄和胆量,有助于心理健康。现阶段纵向发展显然行不通,因此在横向发展方面,鸿胜馆在2021年开始带头,与13个武术团体合作组成“传统之家”,定期到外头路演,同时与各地的鸿胜馆交流,希望齐心协力推广这门技艺。

金狮随着锣鼓声舞动,与恶蛇打斗对抗,祈求来年驱邪避灾福泽四方。空间略显局促的武馆内,醒狮团团员挥洒着汗水,完成“蛇青”仪式,那是多年扎实练功的成果,也是展现对传承技艺满怀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