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此一问?我们就来看看记者每天最为依赖的几样采访装备: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电召车应用。

相机则是因为场内照明环境一般,动不动要使用极高感光度。感谢科技进步,如今相机使用超高感光度还是可以交出一张成像不错的照片交差,10年前的相机可没如此性能。电召车应用则是让记者可以提前叫好车,车到人走,而不是在马路边苦等德士,节省大量时间,特别是在马尼拉这样拥挤的城市。

10年前当然早已有笔记本电脑,但在当年笔电能依靠电池工作三个小时已经属于难得,如今记者携带的笔电算不上最新款,却也能支撑五到六个小时。本届东运采访至今,记者就没能在一处场馆寻得方便充电的场所,如果在10年前,恐怕早就火烧眉毛,如今倒是可以泰然处之,电池省着点坚持一天还是问题不大。

东运会还剩下五天赛程,对于上周五就已经抵达马尼拉的记者来说,采访日程已经过半。作为电子产品爱好者,这几天在马尼拉拥挤交通中游车河时,我一直在琢磨一个略显无聊的问题:如果是在10年前,我还能顺利报道这届东运吗?

手机的进步倒不只是电池,而是在于那简简单单的网络热点功能。公允地说,主办方并非没有在场馆内提供无线网络,密码更是秘而不宣,需要时必须找到为媒体服务的志愿者,同时网络覆盖面积也不够。媒体志愿者们足够热情,但每去一处场馆都要找到他们帮忙,也实属麻烦事。最后解决方法便是打开手机热点传稿。10年前已经有3G,已有手机热点功能,但3G的网络容量颇为有限,当年在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人的体育场内想要使用手机网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象没有这些,主办方就需要在每处场馆准备好完善媒体室,需要在体育场内安装上明亮灯光,在马尼拉这么一个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不足的城市,还要安排好媒体巴士往来于各大赛场,主办费用恐怕得大幅攀升。办不起运动会已然是全球普遍现象,连奥运会都面临问题。本届东运会虽然各方面主办工作都不算理想,但或许,善用科技真能给主办运动会减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