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里已经没有完整的房子,一路上最常见的是一口一口的井,一些多半已隐蔽草丛,一些外墙长满小草小树。一口井至少都是一户人家,养活一代代人,而人已去,树林的井迹,见证过生命,井底藏着许多起落的故事。
井底藏着许多故事
我只是个好奇的参观者,没经历过那段甘榜的日子,只能在挥汗走动的路上,想象着这里的从前,村民在土地上,“脚踏实地”地奔走生活。
作者是本报编辑主任
甘榜精神变成人之向往
一个村庄、一座庙宇,在沉入海平面多年后,因为干旱缺水,有一天突然重见天日,人们述说着它的过去,消失的原来没有消失,这些潜伏水里多时的从前,不免令人遐思。
上个周末早晨,我到汤申自然公园走走,略略有了这种历史重现眼前的体验。
甘榜原址后来被公园局开辟成自然公园,让人运动、寻幽探访。去年看了新闻报道,就很想去看看,想着这样的规划,会让树林多添故事,也让运动多一层意义。
走一趟“甘榜”,另一种领会,当邻里空间的概念改变,加上时代不同了,人与人之间原本该有的互助互爱,其实不是不愿意,而是大家习惯关在门内,少了接触,变得不自在,所谓的甘榜精神就得刻意去唤醒了。
这个自然公园的前身是一个海南人聚集的甘榜,始于1930年代,最后一批村民在80年代搬离,村落人去屋空,经过了四五十年,逐渐淹没在一大片树林里。
如今全岛的甘榜仅剩甘榜罗弄万国,“甘榜精神”变成人之向往的,只是现在左邻右舍的互动因为各忙各的,变得奢侈,有时进电梯“巧遇”,聊起来才发现,上一次见到是一两个礼拜前的事了。
公园里的故事很多,介绍景点的看板上,有些是居民提供的旧照片,一些则是与当年屋主相关的图片和介绍。
另一个不显眼、几乎被树丛吞噬的旋转残梯,感觉神秘,这里是当年甘榜唯一的双层楼房,住着一户广受居民欢迎的洋人家庭。在当时的甘榜里,这些房子这些人都是生活里的寻常,村民各自散去的数十年后,拼凑起来的每一片拼图都珍贵,往日不在,至少还有情怀。
这里过去有一大片取名为“愚趣园”的红毛丹种植园,主人爱好艺术,常广邀当时的艺术家到此作客;还有如今分行遍布新加坡的西餐馆Han's家族当年的家园,他们家入口处的那条路,以及红砖矮柱还在。这家人和他们的后代有幸可以重回旧地,重温上一代的发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