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中年,有了跑步的恒心,那写的是回首从少年到壮年的情感与故事,需要的是散散步。书名本来叫《孤岛与浮城》,后来改名为《散散步》。作者说的,就如他散文书写的风格和主张,宛如散步的速度,宛如散步时的左顾右盼,宛如散步才是生活的正经事。
李宣春,来自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的年轻作家。诗巫是砂拉越州的第三大城市,这个有“小福州”的海滨城市,位于拉让江和伊干江交汇处。李宣春的散文集《散散步》,就有着他对于诗巫、他的家乡、他的家人细腻深刻的描绘,笔触有浓浓的情感。
散文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种种可能》,写着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譬如年少时在家乡诗巫,在吉隆坡读中文系,到台湾深造就读硕士班的生活经历。第二部分《缓慢风景》以“慢”为笔调,叙写家族与自己这些年经历的变异;第三部分《生存家族》叙述家庭与个人成长经验。
李宣春在后记提到,他34岁就开始跑步,是为了健康,是为了更好状态的自己,要好好活出中年后的自己。从刚开始跑步的辛苦,到快走一万步,到可连续不停跑两公里三公里五公里。跑步的坚持,也筑起了对于写作的毅力和恒心。
“回到马来西亚,回到砂拉越,重新凝视豢养自己的土地。她衰颓败坏,却还不断诱引出正值壮年的你的蛮荒欲望。焦躁、炙热、潮湿、饥渴、张狂、忿恨、爱……”
从父子争执到省思生死
读这本散文集,拼凑了作者对于他从少年到壮年的成长情绪,渐渐刻画了他对家人家庭的复杂情感,也渐渐刻画出诗巫乡情的轮廓,拉让江的景像,仿佛听见江水拍打河岸的碎花。
文字的情绪与感情是充沛的,包括他对于他的国家、他的家乡。
而这本《散散步》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子与父的对话。儿子在成长期叛逆期常和父亲发生的争执与冲突,传统家庭对于一个坚持要读中文系的孩子总有彼此需要了解的对话。书中所描述的父亲,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就在面对死亡和回首种种叙事中,父与子的纠结情绪中有种种交错。
为何是散散步?我偶尔也会跑步,就在跑了一阵慢跑漫步时,有了和自己对话的空间。
回望从年少到壮年
文中这么写着:“或许父亲一直都没准备好当一个父亲。从他父辈身上学到的,只是如何运用责任口气尊严,拙劣地扮演一个假象的父亲形象。但我有什么资格论断父亲呢?我自己何尝不是耗费了许多时间在寻找一个渴想变成的男人形象?我们都不想成为自己的父亲,但又手忙脚乱地做他人的儿子。”
感谢抗疫窝在家里的日子,有一个炎炎下午,读完这本书,也思考散散步这件正经事。
作者说着与父亲的争执与冲突,也说着多年积累的隐藏情绪;但作者伴着生病的父亲去洗肾,看着其实也影响着自己的父亲,省思了人生和死亡。那文字像是处理着与父亲的关系,不同篇幅说着不同故事的情感,总是感受到儿子所受到父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