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运用肯定和鼓励,给予增强孩子学习的动机。

陈玲玲指出,父母在孩子面前容易发脾气,潜藏六大原因:

父母的情绪不佳可是个潜伏的炸弹,随时一触即发。对此问题视若无睹,不采取自我疗愈法,年长日久,会导致哪些不堪设想的后果?

婚姻与家庭协谈师陈玲玲受访时指出这个烦躁情绪潜在的因素。她也是本地培根国际学院的教师。

三、转移注意力或话题,缓和紧张的氛围。

一、“暂停技巧”,当发现任何一方出现情绪的时候(讲话态度、语气不佳时等),不要立刻去解决事情,要学习暂停沟通互动,等双方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来讨论。

四、父母缺乏正确的亲职教育,因应孩子的发展任务。(亲职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即Elternbildung,美国称为Parental education,这是一门让父母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

陈玲玲解释说,好脾性与坏脾性的家长与孩子在情绪上的连结就有所不同。孩子与父母有好的情绪依附,自我区隔能力较好,较容易适应压力,生活问题较少,也比较会处理问题。反之,情绪依附关系较差的孩子,自我区隔能力较差,容易受压力影响,较难做生活调适,容易产生疾病与问题。

在孩子的面前,身为家长,为何更易于显出烦躁与不安?

3.父母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一、亲子关系不佳,孩子不与父母合作;

家长可能面对的四种焦虑

一、冲突:言语的争执、肢体冲突;

五、父母有本身的问题(生理、感情、工作、人际的压力)产生的焦虑。

六、父母缺乏好的休息与睡眠。

四、超高功能/低功能互惠模式:造成失功能的夫妻。

透过理性思考,家长可在面对问题时,逐渐不会自动化用情绪反应,产生负面的循环模式,而会用理智思考,面对冲突事件时,取而代之找到建设性的想法及建设性的行动,继而产生正面的效应。

zb_0211_family-chenlingling_Small.jpg
陈玲玲认为,如果家长花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自我观察及实践的技巧,反复练习在家中成为孩子好的榜样,才可与孩子有好的沟通与互动。

三、三角关系:父母将自己焦虑的情绪投射在孩子身上;

二、培养自己成为有效能的父母,这包括:

陈玲玲指出,焦虑是一种自发性的情绪,不在人们的觉察之内。家长的焦虑,一般通过四种典型的焦虑关系模式呈现,包括:

1.学习看到自己孩子的特性与强项,给予适当发展的机会。

在每个家庭中,好脾性与坏脾性的家长,能熏陶出不同的下一代,这似乎有其必然性。孩子的未来,也会产生不同典型的发展趋向。

拥有丰富家庭治疗个案经验的陈玲玲说:“家庭中父母亲无论是哪一个情绪不佳,都会造成子女心中的不安,成长在这样子的环境中,会阻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依父母情绪不佳的程度及频率的情况,会产生复杂的结果。”除了会有暴力冲突的倾向,或有脆弱的退缩的现象外,父母情绪不佳会在无意识中,将“焦虑”传递给软弱无力抵挡的孩子身上,有可能会造成幼年抑郁症,甚至于精神分裂的后果。

孩子不听教,跟父母的情绪展开拉锯战,许多父母都在这个关键时刻败下阵来,因为大人都无法按捺住愤怒,把情绪尽往孩子身上发泄。

针对现代家庭而言,“自我疗愈”因而显得尤为重要。陈玲玲指出,现今的世代每个人的生活相当忙绿,去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会占据很多时间,如果家长花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自我观察及实践的技巧,反复练习在家中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才可与孩子有好的沟通与互动,特别是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中,是为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到每个家庭。

二、孩子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父母失去耐心; 三、孩子的表现达不到父母的期待;

二、距离: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各过各的生活,终极的情绪切割就是离婚;

帮助孩子掌握好未来,父母亲本身必须先懂得掌握控制好这一刻的自己,她提出三个简易可行法。

家长孩子都想过轻松的生活,说易行难,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步步导正,让日子过得开心一些?

对于个我的暴躁易怒,家长如何从不自知不自觉逐步转化为自我省察了解,并产生正面效应?

因着上述各种因素,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容易显出不耐烦和情绪。

陈玲玲说,透过学习鲍温家庭系统理论(Bowen Family Systems Theory),了解暴躁易怒情绪的原由,以及有什么个人内在深层的需求未被满足,从“自我觉察”进入理性思考进行“自我分化”,从认知上改变去除非理性的信念。

一、透过亲职教育,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互动。

陈玲玲说:“教导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是天生就会的,还是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她列举下列方法让父母参考:

父母脾气坏影响孩子成长

二、深呼吸,让自己焦虑的情绪可以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