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学习各国人文传统
受访的三人认同,与各国青年交流与体验当地人生活的同时,也从不断在分享及增进对自己国家的认识。罗碧芬坦言:“与不同国家的青年交流,可以更深刻地意识到,新加坡的多元种族能和谐共处不是必然,我们应该珍惜。”
这届SSEAYP参与者中年纪最小的罗碧芬(19岁,高中毕业生)刚从维多利亚初级学院毕业,是该校足球队队员,热爱运动,因此被委任为新加坡代表团运动与康乐组的一分子,负责带领团队每天早上在船上的晨运项目,并参与策划促进群体合作的活动。她指出:“我们不只是注重每名参与者的体能状况,包括心灵与情绪健康,如我和其他康乐组成员会开办‘正念’(mindfulness)班,提醒大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走入百姓家
陈庆伦(31岁,乐师与青年企业家)是SSEAYP去年“行前音乐会”的创意总监,在旅程中负责带领一组新加坡团队成员呈献打击乐表演。擅长笛子演奏的他说,自己热衷于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也有收藏笛子的爱好。“船只停靠时,我会趁机购买当地的笛子,扩大我的藏品。我也将收藏的10几支笛子带上船,与其他参与者分享,也向他们学习。”
罗碧芬说,在参与计划前曾到越南观光游玩,但体验与参与SSEAYP截然不同。她说:“住进越南人家庭,认识更多当地人,发现英语没有想象中普及。虽然招待我的家庭不太会说英语,但通过肢体语言还是可以沟通,他们还教我煮家常越南菜,我也感受到街坊邻居之间的凝聚力,如一户人家准备了菜肴,会骑着电单车挨家挨户,敲门叫大家一起来吃。”
何颖轩指出,为了让参与者能更快熟悉彼此及迅速展开不同表演项目,在启程前四个月就得完成行前培训项目。他们每周相聚两三次,从最初的破冰游戏到筹划表演与紧密的彩排,以及在出发前举办对外开放的行前音乐会。
她说:“在参与者正式出发前,先对各国有一定的了解,有助提高对文化礼俗的敏感度,而且整个航程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表与行为规则。”
参与者何颖轩(29岁,公务员)是新加坡代表团的青年领袖,负责协调新加坡团队的日常活动,也代表我国参与交换礼物等。他分享:“这趟旅程是人生中仅有一次的经历,也开阔视野。我对东南亚的人文历史感兴趣,通过这计划跟这些国家的青年交流,也有机会体验邻国人们的生活,加深我对东南亚的认识。”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从书本上认识各国文化与历史之外,要深一层了解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没有比亲自走一趟,有更深刻的体会。
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1974年倡议展开的“东南亚青年船计划”(Ship for Southeast Asian Youth Programme,简称SSEAYP),让超过300名来自亚细安国家与日本的青年一同乘坐名为“日本丸”(Nippon Maru)的游轮,周游东南亚多个国家,加强彼此的友谊与文化认识。
更多有关这计划的详情可通过面簿搜索@sseaypspycontingent或浏览nyc.gov.sg/initiatives/programmes/sseayp网页。
陈庆伦很钦佩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他说:“一般日本人会在小孩七岁念小学时,规定他们与同学一起走路上学,路程可能长达五公里,这包括策划好安全路径;大多只有升上中学,才能骑脚踏车上学,这其实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此外,日本人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居安思危理念,也从小就开始教育,这值得我们学习。”
第46届的“东南亚青年船计划”参与者,去年展开长达51天的航程,在游轮上筹划各国与跨国的文艺表演,参与社会议题讨论会,还在日本、越南、新加坡、缅甸和马来西亚短暂停靠,住进民宿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
何颖轩说:“缅甸近几年才逐渐对外开放,我被安排居住在当地一个华族家中。虽然同样是华人,但华人在那里属少数民族,我看到他们对传统华族节日的重视,也发现我们在文化习俗相通之处,如不同宗教建筑可以在同一区里和谐并存。”
非一般旅行的行前准备
吴毅纹(31岁,公务员)是第43届的参与者,她以“校友”的身份给予本地应届SSEAYP参与者的行前准备指导。去年是她第二次以新加坡联络官身份加入计划,负责接待到访的各国青年,包括在巴士上与他们分享新加坡人的生活点滴。
第46届的SSEAYP参与者在去年展开长达51天的航程,在游轮上筹划各国与跨国的文艺表演,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会,还在日本、越南、新加坡、缅甸和马来西亚短暂停靠,住进民宿体验当地的风土民情。
受访的青年们一致认为,印象深刻且收获满满的,莫过于有机会寄宿在当地人家中,过寻常百姓的生活。
提到这趟旅程与一般出外旅游有何不同时,罗碧芬坦言,从准备行李就有很大的差异。她说:“这个计划以促进东南亚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为主旨,我们准备送给各国青年的纪念品,一般是代表我们国家的小礼物,如特别设计的别针徽章、印度圆形脆饼(papadum)等。各国青年彼此交换别针徽章,已经形成SSEAYP的传统。”
陈庆伦分享:“筹划表演过程中,我会提出许多古灵精怪的点子,如要介绍新加坡美食像辣椒螃蟹与鸡饭时,我们会以这些动物的舞蹈来呈现,让大家在欢笑中记得新加坡的饮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