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并没有说明人们更重视环保和环境课题的原因,一般相信这与环境意识普遍提高不无关系。许多人想必同意国会对“气候变化已构成全球紧急情况”的共识,大家更为在乎所居住的一方土地,也希冀把所在乎的地方完好地留给子子孙孙。

他说:“正如对许多美国人而言,7月4日(美国独立日)游行让他们有归属感,爬上朗斯峰(Longs Peak)或跟随民间环保组织奥杜邦学会(Audubon Society)到储水池赏鸟,也让不少人觉得自己是社区的一分子。他们透过这些活动与土地更加亲近,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日前就最新的2020年世界价值观调查,发表对本地居民的研究结果。在2000多名受访者中,60.8%认为须优先保护环境,即便这会造成经济成长放缓和一些工作流失。相比过去,国人的环境意识明显提升。2012年在经济和环境之间选择后者的受访者占43.4%;2002年则只有30.8%。

(作者是新闻中心政治新闻主任)

2月1日,负责乌鲁班丹区事务的荷兰一武吉知马集选区议员迪舒沙,在国会提出保留杜佛森林的休会动议,建议以乌鲁班丹民众俱乐部附近的空地、锦茂小学和莱佛士初级学院原址等取代,用以兴建预购组屋。

在缅怀求学时的点点滴滴之余,对于迪舒沙“弃老建筑留森林”的建议,我还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国会上有18个朝野议员提出种种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同一天还有保留杜佛森林的口头询问和休会动议,会后媒体也大篇幅报道,在在反映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课题日益受关注。

凑巧的是,此前两天我才和朋友,以武吉知马旧火车站为起点,走了部分铁道走廊或绿色廊道。我们途经旧荷兰路、波那维斯达、东陵福和亚历山大一带,还在遥望母校莱初的铁道廊上合影,聊起当年每个早上风雨无阻,都会在学校跑道旁的观众席望向铁道,听火车经过的声音。

套用卡法罗教授的说法,正如8月9日的国庆庆典让新加坡人有归属感,就算新加坡没有崇山峻岭,完成全长150公里的环岛绿道(Round Island Route)、36公里的越岛连道(Coast-to-Coast Trail)、充满历史气息的铁道走廊,或者踏遍公园连道和自然保护区后,我们也会与这片才728平方公里的土地更加亲近,或许也会更愿意去捍卫它。

近期因冠病病毒肆虐,导致新加坡人无法出国旅游后,更多人开始重新探索这个弹丸小国的各个角落,并且惊喜地发现一条条的公园连道无缝连接,骑上铁马甚至是徒步,都可以玩遍整个新加坡,沿途所发现的许多美丽风光,原来就在自己住家后院。那种对基础设施完善的自豪感,也是热爱国土的一种表现吧。

不少美国学者主催“环境爱国主义”(Environmental Patriotism),认为国家的强盛与国家的环境状况挂钩。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菲立·卡法罗(Philip Cafaro)在题为《爱国主义为环境美德》(Patriotism as an Environmental Virtue)的文章中指出,爱国是种美德,而环保分子积极爬山、露营、划独木舟等,是爱国情怀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