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后知后觉的老人,读到和自己切身有关的话题,才会触“文”生情,想把一点感想抒发出来。

我也是退休华文教师,每天做家务,每周定时和几个老友到公园打拳健身,每周一天学绘画,一天练习书法,偶尔心血来潮会写些文章。有时从报章得知某地点举行书画展,或各种时事、保健、艺术讲座等活动,就约朋友或独自前去参加。老来少出门,和外界有些脱节,参与这类活动,多见见世面,可增广见闻与长知识。

我和独居的T大姐因打太极拳而相识。她是一个热爱学习的退休华文教师。她没有家庭负担,靠自己的积蓄和养老金,后半生不愁不够钱花。她每天作息有序,生活很有精神,也少病痛。她上网得知某民众俱乐部开办马来语课程,自己搭地铁转巴士去上课。住家附近的民众俱乐部开办烹饪课程,她也报名学厨艺。每个周末,她与亲友聚会,交流生活上的方方面面,不让自己每天闲着。

希望年长者不论夫妻相伴或独居,只要身体状况良好、精力充沛,就别闭关自守,拒人于千里之外,应该出去走走,活动筋骨。这样,晚年的日子才会过得充实、自在、乐活。

我的左邻右舍有不少乐龄退休人士,他们退休之前就为生活作出审慎的规划。以与我相识超过30年的老朋友L为例。L与儿子一家人同住,帮忙看顾孙子和做家务,也安排学习计划。她一个星期有三天到民众俱乐部、居民委员会等学习绘画、唱华语歌曲(她退休前教英文,现在要学好华语)和学跳排舞健身,也花时间阅读书报,不让生活留白,充分发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卢桂霞读者在《让艺术丰富乐龄生活》(见7月5日《联合早报·交流站》)一文中的建议很有见地,值得乐龄人士参考。已退休的年长者若身体健康,精神良好,每天除了忙家务、照顾孙子、准备餐食等,闲暇时间不妨参加文化团体或民众俱乐部所举办的各种艺术活动,充实晚年的生活。这一来,每天的时间容易度过,也可以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还可以鼓励年长者多动脑筋多思考,防止患上失智症,也使不致于因长时间独处而感到孤单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