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因为近期补选过于频繁,补选也不会动摇联邦和州政权,所以民众自然兴趣缺缺,对选举激情必然减半。这种说法确有理据,但并不能用在士毛月。其一,士毛月补选投票率虽然不及大选时的87.45%,但也有73.3%,是本届国州议会所有补选中最高的,也是近六年来投票率第三高的州议席补选(若包括国议席补选,它是马国2013年大选后所举行过的所有19场补选中投票率第七高的),意味着当地选民要用选票发声的意图,应该是很明显的。

上述的三种情况,只突显一件事:马来人对希盟的普遍不满,是因为他们迟迟无法解决生活成本高涨等社会经济议题。所以要重拾马来支持率,重组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水平,其实才是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国阵在士毛月补选的胜利,其实并非完全是巫伊合作的功劳,因为将社会主义党和独立人士的得票,与废票统合后,那个票数还比多数票高14%,而军警票也有逾3%是在他们手上。显然,马来票基本上依旧分散,在这种局面下,投票率若能冲破80%,希盟是有机会赢的。

尽管目前尚未有迹象显示马国开始迈入右倾时代,但若巫伊结盟谈成,则马来支持率薄弱的土团党在态度上必然跟着右倾,以争取更多马来人支持,届时的右倾政局必将自动形成,马国社会将变得比国阵时代更为保守。

其三,希盟打发展牌的同时,选战策略的重点在攻击前首相纳吉和伊党、放大巫统和伊党的道德缺失。士毛月是半城乡,设施和资源相对充沛,拥有不少马来知识分子、中产阶层,这种选区向来对大格局议题较为敏感,能够被晓以大义,大格局战略理应会有帮助。但结果却是国阵的小格局方式更为受落,令希盟流失逾8%马来中产阶层的支持;而相对来讲,国阵的整体马来支持率还增长了24%,当中有不少是来自伊党的选票。

当然,作为巫统和伊斯兰党合作的第二个试验场,士毛月补选,毫无疑问的,也是当今马国政局的一个政治标杆,甚至比之前的金马仑国席补选具有更深远的政治意义。因为士毛月原本就是土团党的堡垒,无论是巫统还是伊党,都难以在此占得便宜。因此,这个地方的补选打从一开始,就能够决定国阵,甚至是马国政局,会否出现右倾的情况。

然而,这股“反风”在竞选期间迹象并不明显,而且当地民间并没有向朝野政党提出明显且强烈的诉求,而这意味着冷眼旁观者众多。另外,在过去六年州议席补选中,投票率最高的登嘉楼州瓜拉勿述和吉打州双溪林茂,是民间反应沸腾的补选,与预期的投票率相对契合。但投票率仅次于瓜拉勿述和双溪林茂的士毛月补选,民间反应却和投票率不成正比,这显示了选民很早就做好了坚定的选择,而且是“选党不选人”。

补选的成绩,我们已经很清楚,就是巫统以1914张多数票,夺回在去年第14届大选同步举行的州选中失去的士毛月。但和最终的结果相比,补选的过程是相当有意思的,因为它和过去马国补选所拥有的规律不尽相同。从双溪甘迪斯到金马仑的五场补选,其投票率都很低、选民也不热衷议政、在地社群也没有强烈诉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对联邦政府展现支持,包括军警的公务员在过去的所有补选都倾向支持执政党。

(作者是马来西亚时事评论员 拉曼大学新闻与政治学讲师)

更重要的是,公正党主席安华在这样的局势下,接过第八任首相的计划必然有变。因为作为自由派主义者的安华,可能无法迎合这种保守社会的预期,进而让土团党有机可趁。

作为马来西亚变天后的第六场补选,在上周刚落幕的士毛月州议席补选,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很值得人们玩味。

但比较遗憾的是,当今的马国政坛已将这场补选误读成马来选民开始右倾,进而让巫统和伊党趋之若鹜,决定共同开创右倾政局。马来选票回流巫统、巫伊合作的消息,也影响了执政联盟。公正党署理主席阿兹敏阿里表明,日后将专注土著议程,土团党和诚信党虽没特别表示,但在这样的趋势下,继续往右摆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这种时局,作为非土著政党的民行党,地位将会变得极其尴尬,也不得不忽视社会经济重组,以免动摇得之不易的政权。

其二,正如前文所言,军警票向来倾向执政联邦的政党,以展示其对合法性政权的支持。但在这里又一反常态,仅有34.7%的军警支持希盟,近三分二的绝大部分,最终都流向国阵。这当中的讯息是显而易见的,即包括军警在内的公务员,对希盟的不满已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当然,首相马哈迪在补选前夕提及马国公务体系臃肿,一度被政敌炒作成希盟有意裁减公务员,是令军警票流失的因素之一,但回顾大选时公务员的投票方式,可以发现他们最关心的其实是物价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