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真的会“忍气吞声”,全然接受欧洲理事会的人事提名吗?欧洲百姓被“愚弄”了一次后,下次大选还会积极参与吗?反欧疑欧势力会不会借此大做文章,推动欧洲向右转?

最终,维谢格拉德集团成功阻止了提莫曼斯的提名,马克龙也找到了一位能流利说法语的新的候选人,而默克尔则可以一如既往地“顺势而为”,在满足了别人的同时,也把自己内心的理想人选推到了前台。

可惜,事情并没那么简单,而且还相当复杂,复杂得让人“晕眩”。

但是,这个方案遭遇中东欧“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ad Group)的坚决抵制,意大利也表现得非常暧昧。就这样,“寿司”最终还是上不了台面,计划无疾而终。

德国社民盟主席、“倒霉蛋”韦伯的党内同志许德尔(Markus Soder)干脆称此为“民主的失败”。德国社民党前主席、内阁前副总理加布里尔认为这是“史无前例的政治欺骗行为”,呼吁他的党离开现在的大联合政府。

不看“热闹”看“门道”

一直以来,德法关系对欧盟的发展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两国也会利用不同场合展示彼此之间不可动摇的密切关系。但这对“密友”之间早已出现嫌隙,并在这次欧盟人事安排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受难民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传统中右翼的“人民党党团”和左翼的“社会主义进步联盟党团”,这次均遭遇程度不同的失败,丢掉了不少议席。两党议员人数相加首次未能在议会过半,而拥护欧盟的绿党和反欧和疑欧的右翼民粹政党则大有斩获。

中国有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么,如果把这句话变成“塞翁得马,焉知非祸”,或许也是能成立的吧。

不了解德国政治的人未必清楚冯德莱恩是何许人。她是一位相当能干的女性:大学期间先攻读经济学,后转读医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共养育了七个孩子。从政后,她在默克尔内阁里先后执掌过三个部,一度也是默克尔接班人的热门人选。

仔细想想,这种人事安排的确让人头疼,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譬如,成员国的利益(包括区域性、大小强弱等方面),候选人的个人能力和党派背景,甚至还包括他们的性别。所以,这项工作也被称为“高强度的思维运动”。在整个“盘算”过程中,唯独被忽略和轻视的却是约定程序和民意基础。到头来,被提名的既不是韦伯,也不是提莫曼斯,而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

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盟的人事扑克牌还没打完,欧盟的内部权力斗争还会继续下去。

第一,两人所属的政党在欧洲议会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党团阵营,马克龙担心不好“控制”韦伯这个“德国人”。第二,马克龙就任总统后,意识到委员会主席一职对实现其欧盟发展方略至关重要。

2014年以来,提莫曼斯担任欧盟委员会的第一副主席,负责联盟内的法治建设。他对波兰、匈牙利等国的表现非常不满,对它们启动了违约调查程序,因而得罪了这些国家。

二、欧盟内的“东西方”利益冲突

换句话说,虽然这种人事产生的程序有传统可循,有法可依,但毕竟还是让民主价值以及选举意义大打折扣。冯德莱恩被提名并无民意基础,而是欧盟成员国元首,特别是德法两国之间博弈较量后的结果。

这次欧盟人事安排相当吃力。现在虽然有了一个大家似乎还能接受的方案,但最终是否能结出“正果”来,还要看两周后议会的最后表决情况。

(作者是德国时评专栏作家)

一、欧盟内两大主导国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内的民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执政党对本国的法治有“拆台”和“削弱”的表现,所以引起欧盟的诟病。

经过三天的反复磋商,欧洲理事会,也就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终于在7月2日晚间对外宣布了提名结果。

当“寿司计划”问世后,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组成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在第一时间即表示坚决反对。

此前的两位颇有希望的候选人(人民党党团的韦伯和社民党党团的提莫曼斯)在最后时刻先后出局。从表面上看,这两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政党联盟是本次人事布局的最大失败者,但实际上,真正丢分的是民主本身。

尽管如此,“人民党党团”依然保住了欧洲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之后分别是左翼的社民党党团(S&D)、自由主义党团(ALDE)和绿党的欧洲联合左翼/北欧绿色左翼(GUE/NGL)。也就是说,按照民主选举原则,这四个党在这次的人事任命上拥有优先权,否则难以体现民意。

换句话说,作为第一和第二大党团的“首席候选人”——德国籍的韦伯和荷兰籍的提莫曼斯,应该是被优先考虑的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优先人选。

冯德莱恩有足够的学识能力和行政经验,按理说,她被提名担任欧盟委员会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项,但她有两个最大的“软肋”:第一,没有参加今年5月的欧洲大选;第二,在国防部长任上对其的“舞弊”指控尚未作出最后结论。

其实,欧盟内东西方的对立由来已久,最为突出地反映在难民问题上。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是欧盟内难民“分摊机制”迄今无法确立的最大阻力。而这次欧盟人事安排,不过是这些国家终于找到了施展权力和影响进程的一次绝佳机会而已。

这说明,民众对欧盟和国际局势的关心(或担心)以及期待明显增加,参与热情高涨,这对联盟的良性发展应该是件大好事。

而德国总理默克尔是个善于斡旋的政治家,面对冲突时,只要不涉及核心利益,多半更愿意妥协。她支持韦伯并非因为她看好他,而是出于“义务”,毕竟后者来自她的德国联合政府伙伴、姐妹党“基社盟”(CSU)。

这次欧盟人事安排相当吃力。现在虽然有了一个大家似乎还能接受的方案,但最终是否能结出“正果”来,还要看两周后议会的最后表决情况。

近日来,占据德国和欧洲国家媒体的头条新闻,离不开欧盟主要机构的人事更迭。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今年欧洲大选的投票率与上一次大选相比,在欧盟成员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个所谓的“首席候选人”模式,受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严重质疑。他借口“欧盟条约中从未有过这样的安排和规定”,从一开始就决心要把韦伯踢出局。面对他的坚持,默克尔“顾全大局”,表示愿意作出妥协。

这就是这场人事“交易”引发的民主拷问,对德国政治和欧盟的发展也不会不留下“后遗症”。

这样的结果让计划制定者处境尴尬,理事会主席图斯克于是紧急展开一系列穿梭斡旋活动,逐个听取各成员国的意见,了解它们的底线或红线。这种“一对一”交谈的方式,被媒体戏称为信众在教堂斗室中对神父作检讨的“忏悔模式”。

她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伊克塞尔,除了德语之外还说流利的法语和英语,始终面带笑容,是个“工作狂”。在许多人眼里,她是“家庭事业两不误”的楷模。

据说,这次提名出台后,维谢格拉德集团立刻表示是他们的“创意”,也有人说是马克龙首先提出来的。具体情况如何,外界目前当然很难了解清楚。

马克龙坚决抵制韦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以德国和捷克为例:前者今年的投票率高达61.5%,创20年来的新高:后者也达到了28.7%,超过四年前的8.2%。

于是,一个被称为“寿司计划”(Sushi Plan)的折中方案亮相。之所以得了这个名字,是因为该计划是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期间,与德法西荷等主要欧盟与会国领导人磋商后宣布的。

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次人事“交易”的结果,反映了以下两组关系的相互作用和敏感交织:

这个“交易”的主要内容,是欧盟委员会主席一职由社民党阵营(提莫曼斯)出任,作为交换,韦伯所属的“人民党党团”获得欧盟议会议长和欧洲安全和外交高级代表这两个职位。“自由主义党团”则出任欧洲理事会主席一职,接替现任的图斯克。

难怪舆论对此颇有微词,要求改革欧盟政治决策程序的呼声顿时高起。许多欧盟议员表示“愤怒”,觉得这是“变相的暗箱操作”。

按照事先各方商定的结果,欧盟委员会主席一职,必须在各党推举的参加欧选的“首席候选人”中产生。毕竟,选民是根据候选人本身的情况以及他们的竞选纲领来投票的。如果末了临时调包换人,即便提名者条件再好,最起码也是对民主的“不严肃”,对选民的“不尊重”。

欧盟的权力核心这次看似又解决了一个难题,又过了一道坎,但这个结果带来的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现任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被正式提名为下一届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如果两周后欧洲议会通过这项提名,那冯德莱恩将成为这个岗位上的第一位女首长。